【摘要】毛澤東方法論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豐富,框架宏大。文章就毛澤東方法論的基本思路、核心思想和關鍵環節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論述,指出認識論與歷史觀相統一是毛澤東方法論的基本思路,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方法論的核心思想,政策和策略是毛澤東方法論具體實施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毛澤東 方法論 實事求是
認識論與歷史觀統一是毛澤東方法論的基本思路
毛澤東的方法論內容十分豐富,我們可以將之劃分為兩大類,即認識的方法和實踐的方法,當然,這樣劃分具有相對意義,因為在實踐哲學中,認識與實踐不具有可分性,它們具有同根性—生活實踐,所以二者具有內在的關聯性。認識的方法本身就是實踐,實踐的方法必須以理智指導為前提,二者的區別僅僅在於它們的實踐活動的不同環節的側重點不同。毛澤東的實踐哲學就是以實踐為總特征的唯物史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認識論與歷史觀相統一是毛澤東方法論的基本思路。
毛澤東依據認識論和歷史觀相統一的基本思路所闡發的方法論,體現在他的整個思想發展過程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毛澤東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並以實事求是的方法論為基本思路,不僅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做了認真詳實的分析,而且對中國現存各階級及其相互關系做了一系列的剖析,從歷史唯物論的角度闡明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以及革命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提出了將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運用於中國實際的一個重要環節,即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研究去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將中國革命引導到勝利的必備方法,也是反對唯書本、唯上級指示、唯教條主義的最有效方法。
此后,毛澤東哲學和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始終是以人民群眾作為實踐的主體,以分析、調查研究中國社會的現狀為主要內容,以求索“中國向何處去”的道路、解決中國革命的具體問題為根本目的,從根本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知與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為理論宗旨。這就決定了毛澤東的方法論思想中的認識論與歷史觀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必然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認識的規律,也就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這種規律是對黨的群眾路線,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論概括。毛澤東這一理論概括是有前提的,他視人類的認識活動為一種社會活動,認識的基礎依賴於人類實踐,而並非主體和客體,從這個角度講,認識運動的總規律與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一方面,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在實踐活動中人們不斷獲得新的認識和動力,這種認識和動力不斷引導人們向更高的實踐階段發展,由此可以說,人們的這種認識和動力不斷推動實踐向前發展;另一方面,在實踐發展的過程中,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實踐要想不斷向前發展必須依賴群眾。也可以說,黨的群眾路線既是一種認識的歷史過程,也是一種實踐發展的歷史過程。
其次,認識的方法,也就是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這種方法是對黨的群眾路線,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具體展開。人類的認識是一種過程,這種過程是以實踐為基礎,由此經過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實踐的歷史過程。毛澤東將這種認識過程作為我們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如《井岡山土地法》就是在土地革命開始后,毛澤東親自到江西永新縣夏幽一帶搞試點,走訪貧苦農民,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於1928年12月制定的。土地法公布后,毛澤東又進行了追蹤調查和研究,使其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從而為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