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和策略是毛澤東方法論具體實施的關鍵環節
毛澤東哲學的宗旨是來源於實踐又回歸於實踐,以其突出了方法論特色,解決了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船”和“橋”的問題。毛澤東沒有停留在隻說明作為方法的“船”和“橋”是什麼的問題,還進一步說明了如何使用這些“船”和“橋”的問題,也就是通過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來解決現實中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一系列的問題。這是毛澤東方法論中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方面。
政策和策略是一個國家和政黨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政策和策略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首先,就制定政策而言,實踐轉化為理論需要政策和策略,應該說政策和策略使得實踐的經驗更具有科學性,然后才能使實踐經驗進一步升華為抽象的理論形態。正確的政策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一種正確把握,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種創造性運用,因此,正確的政策在實踐中一定能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其次,就執行政策而言,理論轉化為實踐需要政策和策略,政策和策略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將理論形態進一步轉化為一系列行動措施。政策由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即理論的具體化或實証化,而成為引導改造客觀對象的具體行動綱領。
要使政策和策略正確,就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即一切從實際出發,也就是向實際作調查研究,毛澤東認為,領導機關的主要任務,就是了解情況與掌握政策,如對情況不了解,則政策勢必錯誤。在民主革命時期,因脫離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的錯誤政策而導致革命失敗的事件中,有兩次最為突出:一次是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政策,全然不顧誓將共產黨置於死地的蔣介石的本性和行為,寄希望於汪精衛和其他國民黨將領,幻想以退讓求團結,隻講聯合,不講斗爭,結果導致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一次是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政策,照搬蘇聯的經驗,在軍事上、肅反工作上、統戰和白區工作上實行一整套“左”的政策,使黨的事業受到嚴重損失,幾乎斷送了紅軍、斷送了黨、斷送了中國革命。因此,系統而周密的社會調查是政策的基礎。正確政策的取得一定建立在具體的情況之上,而不能想當然地做出決定。我們在革命戰爭中曾經犯過錯誤,歸根到底是黨的指導與具體實際不一致而導致的,所以詳細而科學的調查研究非常重要。
政策和策略與中國革命的興衰成敗緊緊聯系在一起。毛澤東在解放后回憶中國革命斗爭的歷程時說:“我們打了二十二年,曾經吃過大敗仗,三十萬軍隊剩下了二萬多,后來轉變了,這主要是個政策問題,與其說我們打的是軍事戰,還不如說我們打的是政治戰。因而,政策問題是很必要的。”①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不斷地克服艱難險阻而走向成長壯大,關鍵是依靠正確的政策決策,如果我們的政策不正確,在統一戰線問題上如果侵犯了中農、中等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民主人士、開明紳士、知識分子的利益,加之,對俘虜處置不當、對地注、富農處置不當,就不會有統一戰線的發展與壯大,在革命戰爭中就難以取得勝利。中國革命的歷史已經充分証明,正確的政策策略架起了中國共產黨人改造中國的橋梁。
【作者單位:平頂山學院;本文系2008 年度平頂山學院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經費資助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09005】
【注釋】
①《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9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29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