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是道路自信的來源
道路自信並不來源於中國道路的完美無缺,中國道路依然在探索之中
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同志借用了清朝詩人鄭板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詩句,再次強調了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是三個自信中的首要方面,決定了其他兩個方面的自信。換言之,沒有道路自信,也就談不上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基於這一認識,在談到中國夢實現的問題時,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走中國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第一個“必須”。
當下,中國共產黨的自信正導致一些人的非議,從而使得深入探討這一自信的內涵成為必要。對中國共產黨而言,自信既不能通過自欺欺人而獲得,也不能通過所擁有的執政權力來維持,自信的力量隻能來源於對於現實問題的認識和解決能力,以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勞動階級的支持和擁護為自信的表現形式。
因此,對於自信的理解,不能停留於中國道路的肯定性評價。具體而言,道路自信並不來源於中國道路的完美無缺。中國道路依然在探索之中,依然有許多重大的矛盾和問題等待克服和解決。在這一條件下,道路自信就是直面問題和戰勝困難與挑戰的勇氣和魄力,就是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清醒和理性,就是對未來美好前景的堅定信心。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這一重要論述應是對道路自信最深刻、最准確的論証和解讀。
天上是掉不下來社會主義的。這份自信自然地提出了道路完善的迫切要求。面對中國道路探索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中國共產黨必須將自信化為克服和解決矛盾挑戰的動力和能力,按照社會主義的價值原則,堅持人民主體的根本立場,逐步轉變和調整思維方式和實踐方式,將這份自信逐步化為中國道路的披荊斬棘,化為人民群眾幸福美滿的美好生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研系陳賢博士對此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