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在探討俄國社會發展道路問題時,提出了在一定條件下俄國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走向社會主義的設想。列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展了馬、恩的“跨越”思想,從俄國實際出發開辟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道路,初步回答了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俄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列寧的“跨越”思想對我們科學認識經濟文化落后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基本規律,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列寧的“跨越”思想,至少包含如下內容:
俄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俄國能不能走社會主義道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前后,第二國際領導人伯恩施坦、考茨基和俄國孟什維克普列漢諾夫、蘇漢諾夫等人死抱著機械唯物論和“庸俗生產力論”不放,以俄國的生產力還沒有達到足以實現社會主義的水平為由,詆毀十月革命,反對俄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列寧批駁了他們對十月革命的攻擊和責難,指出他們“自稱馬克思主義者”但“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卻迂腐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因為對“馬克思主義中有決定意義的東西,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辯証法,他們一點也不理解”。列寧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深刻地闡明了帝國主義時代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合理性。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整個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已經成熟到發生革命的程度,戰爭與革命成為時代主題,帝國主義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決定了帝國主義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使得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有可能利用戰爭造成的危機突破帝國主義統治的薄弱環節,首先取得勝利。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沙皇俄國是一個資本主義有一定程度發展的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也是帝國主義矛盾的焦點和世界帝國主義鏈條中的薄弱環節,戰爭使陷入全面危機的俄國具備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列寧指出:俄國革命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聯系的革命,戰爭造成了革命形勢,無產階級應當首先抓住時機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奪取政權,創造社會主義的政治前提,然后再在蘇維埃政權的領導下,發展生產力,創造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列寧在堅持歷史唯物論和歷史辯証法有機統一的基礎上,科學論証了世界歷史的發展規律。他指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歷史的必然性正是通過各種特殊性為自己開辟道路,俄國革命不僅沒有離開世界歷史發展的規律,而且充分反映了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與個別發展階段上的特殊性的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