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張強:關注弱勢群體救助 做好自我防護再救人
2013年04月20日19:0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今日下午,張強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 人民網記者 房爽攝
 
 
人民網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萬鵬)今日上午8時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下午16時,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民政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強做客人民網,以“四川雅安地震應急救援” 為主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張強指出,回顧汶川當時的災害經驗來看,自救、互救比公救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我們特別要提醒群眾意識到自我救助、互相救助,特別是社區建設往往對應對巨災、地震等一系列災害是最重要的救助手段。

自我救助的開展應分為三個主要層面

第一個層面,政府要提供一些系統性的全面教育產品的覆蓋。這可能是一個國家的行為,即便我們談群眾的自我救助,也需要一定程度上集全國之力,集全國的科技、各個方面專家對災害的解讀,當然這是需要有一些科學的基礎。這可能需要以政府為主導和社會的參與,才能夠提供全國基本性的救援救助的框架。

第二個層面,我們要提醒社區層面發揮作用。從社區層面來講,汶川經驗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體會:我國地區的地情很重要,比如說我們看到了很多地方,它的地形差異、自然狀況的差異和經濟狀況的差異很大,由此帶來災害的沖擊和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要特別看重以社區為基礎的、為平台的災害應對教育與行動實踐平台的形成。這在目前中國新型城鎮化的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我們很多社區是新建的,並且來自不同的地方,社區平台建設應是應急管理體系中很重要的一點。在社區建設過程中,發揮作用不僅僅靠政府,也需要社區組織凝結老百姓的積極性。

第三個層面,這也是現在比較難的一個層面,就是怎樣讓家庭、怎樣讓個體在自我救助中學習知識。全球經驗告訴我們,通常人們在安居樂業的時候會忘記災難災害帶來的沖擊,容易把一些時間、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其他關注的地方。在自我救助上,我們要提醒家庭,要做好家庭的應急知識的學習、應急包的准備。做好自我救助,簡單看起來是一個能力問題,比如說我們如何防火、怎樣從高樓逃生,怎樣認識到在家裡儲備什麼樣的物資,怎樣掌握信息,這可以在社區層面獲取這些信息。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