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趙昌文:國企改革幾個理論問題辨析
趙昌文
2013年04月19日10:56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當前,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對此問題,各方面也有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首先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而且,十八大明確提出了“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必須繼續大力發展國有經濟,必須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也有人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階段,我們更加需要關注的是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是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是國民經濟而不僅僅是國有經濟。如果發展國有經濟與國民經濟是一致的,就應該繼續堅持。相反,如果國有經濟的“大”和“強”是以民營經濟的收縮、退出為代價的,就必須全面審視國有經濟發展的原則、方向和比例。因為,一個強大的中國既需要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行業發揮主導作用的國有經濟,也需要充滿活力、公平競爭、富有效率的非公有制經濟。

當前,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已經有較多的共識,但是,對於改革的目標方向、重點內容和推進方式卻有比較大的分歧。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一些根本理論問題上的不同認識。

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定位

關於這一問題,首先需要回答的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能否相容的問題”。

應該說,這其實是一個已經解決了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認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及國有經濟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安排,主要是因為隻有公有制才能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的矛盾,同時,有利於消滅剝削,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對於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的關系問題,鄧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因此,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並不存在客觀的矛盾。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指出,要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些論述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的重大豐富和發展。它使公有制和市場經濟找到了結合點,對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下的定位是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有效結合的重要體現。正如十五屆四中全會所指出的,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最重要的是使國有企業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

國有經濟需要布局在哪些“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

有人認為,將國有經濟存在依據限定為提供公共品和補充市場失靈的邏輯必然導致徹底的私有化。盡管我們並不認同這一論點,但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需要國有經濟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主導作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加上轉型過程中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場機制不成熟等特殊“市場失靈”的存在,國有企業應該而且需要在較長時期存在。實際上,由於各國經濟發展路徑、產業國際競爭力、市場機制健全程度、法律制度和公共管理體系健全程度、以及國有經濟起源和功能定位等多個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各國的國有經濟比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中國作為一個仍處於轉型期的發展中大國,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應既包括成熟市場條件下提供公共品和補充市場失靈,也包括解決不成熟市場機制和不完善制度環境下的市場失效問題。實際上,按照是否提供純粹公共品來判別國有企業的邊界完全是英美自由市場經濟國家的模式,對很多其他歐洲發達國家而言,國有經濟布局的領域並不全是純粹的公共品,在軍工、基礎設施、能源、交通、公用事業甚至一些競爭性的領域都有分布。當然,從未來發展看,中國國有經濟的比重肯定會不斷地降低,同時,比所有權結構更加重要的是,在對國有企業的定位、政策和管理方面,需要不斷淡化所有制觀念,強化在公開、公平、公正的環境下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平等競爭。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