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光明專論:中國國際戰略的新擘劃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3年04月15日09:32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隨著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和新領導集體重大外交活動開始,新一輪中國國際戰略逐步展開。

新一輪國際戰略的展開基於中國發展的新高度。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特別是在2008年以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之中,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國家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無論從國內生產總值(GDP)及其在世界佔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是從外匯總儲備、進出口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國經濟規模的快速提升。在此基礎上,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實現重大突破,科技實力不斷增強。文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文化軟實力提升、對外傳播能力增強等從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共同促進文化發展。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開始實行,基層民主在探索中前行,對人權的尊重和保障增強,行政體制和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進展。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在開放和多樣化條件下重新厘清和構建,信息化時代的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加強。適應國家安全需求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在海、陸、空、天等多個領域取得長足進展,軍隊按照“能打仗”和“打勝仗”的要求不斷提升遂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概而言之,中國作為一個13億人口規模和延續五千年文明體系的國度、民族和經濟體,正不斷躍居新高度。世界聚焦“中國道路”,加強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管理等體制研究,認為這為世界其他國家探求發展道路增添一種參照。

新一輪國際戰略的展開基於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新站位。

從1972年恢復聯合國席位,到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再到主辦博鰲亞洲論壇等,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從金磚國家層面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五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的總和分別佔世界的27%和43%,2011年底的國內生產總值、外匯儲備、出口貿易額的總和,所佔世界比重分別高達19.86%、37.62%、19.5%。其中,中國的貢獻最為突出,對該機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地區合作機制層面看,中國作為上海合作組織、東盟與中國(10+1)、東盟與中日韓(10+3)、中日韓首腦會晤、中阿合作論壇、中非合作論壇等區域合作機制的創始角色,對這些機制已有進展和未來前景影響均舉足輕重。同時,中國在東盟(10+3)、東盟地區論壇(ARF)、東亞峰會(EAS)、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地區組織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從全球規制層面看,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進行改革並在2005年取得突破,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創設和建章立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承擔的聯合國費用分攤比例十年內連續增長四次,提供的維和費用攤款名列第七,派出的代表開始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和國際維和部隊指揮官等職位。在世界衛生組織等聯合國專門機構中,不僅出任高層管理人員的中國人增多,而且話語權和影響力提升。根據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股權結構和職能調整方案,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出資份額應從3.996%提高到6.390%,投票權應從3.806%提高到6.068%,超過德國、法國和英國,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應從2.77%提高為4.42%,成為僅次於美日的第三大股東國。此外,中國在有關伊朗核問題六國對話機制(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德國與伊朗對話機制)、有關朝鮮核問題的“六方會談”框架(中美俄日韓朝)、有關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基礎四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等解決地區和國際熱點問題的小多邊機制中的地位同樣變得越來越舉足輕重。概而言之,中國在國際體系中已經從擴大參與政治、經濟、安全和人道主義事務,向積極推動變革乃至創新國際組織和規制發展。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