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於沛:唯物史觀 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石
於沛
2013年04月11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符合人類歷史發展客觀規律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人類社會是在社會矛盾運動中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形態的依次更迭,可以理解成一個自然歷史過程。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資本主義社會必然為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人類終將走向共產主義。這是人類歷史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最和諧、最美好、最高級的社會形態。

  共產主義理想與其他抽象理想的根本區別,在於它不是空想,而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基礎之上的,符合人類歷史發展客觀規律,具有歷史的、客觀的必然性。以往一切剝削階級的社會理想都隻代表了少數人的利益,而共產主義理想代表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長遠利益和共同利益。實現共產主義,標志著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徹底解放,個人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在共產主義社會,階級對立和“三大差別”最終消失,全社會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人人都可以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正是共產主義這一崇高的理想,激勵著千千萬萬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前仆后繼、英勇奮斗。中國共產黨自成立那一天起,就明確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中國共產黨誕生時隻有幾十個人,現在成長為擁有82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實現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轉變,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支撐這一偉業的,首先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力量。在革命斗爭中,無數先烈為共產主義理想流盡最后一滴血。1928年3月,革命烈士夏明翰為了崇高的理想,從容赴死。他臨刑前寫下了《就義詩》: “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為了 “隻要主義真”,多少人矢志不渝、舍生取義。從1921年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萬人。

  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是共產主義。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矢志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黨的凝聚力、戰斗力的源泉,也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把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統一起來,就是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增強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這種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首先體現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崇高理想的堅定信念上。隻有這樣,才能自覺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永遠保持清醒頭腦,在任何情況下理想信念都不動搖,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本版頭條
· 於沛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