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平
現代化背景下的中國夢具有深厚的價值內蘊,以“三個倡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便是中國夢價值內蘊的具體體現。這其中,誠信與文明尤為重要。這是因為,要實現中國夢的共建共享,從價值觀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僅需要越來越富足的生活,也需要有越來越誠信的道德﹔不僅需要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也需要文明素養的全面提升。為此,倡導誠信與文明,便成為共建共享中國夢不可或缺的價值基石。
“誠信”的中國夢:中國道路的價值升華
古代中國是高度重視誠信價值的信用之邦。幾千年來居於國家精神統治地位的儒家將“人無信不立”作為“仁”學的五端(仁、義、禮、智、信)之一,要求全社會成員加以奉守﹔不僅把“信守諾言”作為君子的良好操守,更把“取信於民”作為國家統治的民本根基。而現代化在促進社會轉型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使社會遭遇了道德失范和秩序真空的困境,導致誠信缺失。這與實現中國夢的美好追求無疑是背道而馳的。
中國夢憧憬的現代化社會不僅是物質豐裕的社會,更是誠信善治的社會。人民群眾迫切期待生活在一個沒有欺詐、沒有假冒偽劣、誠實相親、信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一旦誠信闕如,不僅危及社會信用體系,而且也意味著人與社會、人與人甚至人與自我社會關系的撕裂,若任其蔓延,將動搖社會穩定的根基。因此,重建作為誠信交往的社會規范勢所必然。這需要從以下兩個維度著手。
第一,真誠性維度。這一道德規范和價值操守,不是一種外在面具或一種簡單的法律他律,而是人格、心理和行為方式的全面提升。現代化不僅僅是物的現代化,更是一種制度和公民行為方式的倫理和價值的升華。在滿足生存性需要之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價值目標之一就是要重建我們生活的道德和價值底線。我們希望過“好的生活”,而這必須要有“好的環境”、“好的信用”和“好的制度”。如果沒有誠信,無論是市場經濟體系還是法治社會,一切都將難以建立,更難以完善。在誠實守信的國家裡,參與社會交往的多元主體之間都必須要有真誠待人之心,這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和弘揚,更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素質要求。
第二,交往自尊或尊嚴的主體性維度。交往行為和制度具有內在的道德維度和誠信價值。誠實守信是一種德性,更是一種作為社會成員交往的自尊和尊嚴。當我們被人評價為誠實守信時,我們因這種肯定性評價而獲得了作為人際交往主體的自尊﹔反之,當我們被人評價為不誠實、不守信時,我們就會因這種否定性評價而喪失了作為人際交往主體的基本尊嚴。為此,我們不能沉迷於“利”的誘惑而放棄對自我和他人生命尊嚴的尊重。無論制度設計或者道德倡導,都應當最大限度尊重社會公民作為主體性的道德尊嚴,這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