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中國夢:新現代性的價值內蘊
現代社會是文明的社會,對文明內涵和外延理解的深廣度,決定了一個民族夢想對於理想價值目標追求的水平。中國夢高度體現了文化自覺、自強和自信,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方文化霸權對於“文明”專斷的話語解釋權。站在全球化時代的制高點上,我們需要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的建設綱領,超越西方經典現代性教條的窠臼,全面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作為文明的中國夢的內容之一,經濟文明展示的不僅是產能的強大和物質財富的豐裕,而且是經濟制度的倫理提升和價值完善。在經濟領域,“以義生利”的善治倫理成為人們普遍遵守的規則﹔企業將普遍肩負起社會責任,制假造假、坑蒙拐騙將失去市場﹔誠信體系和信用體系將日臻完善。
作為文明的中國夢的內容之一,政治文明展示的不僅是國家富強和權力的效能,而且是憲法規定的私權和公權的邊界分明、民主有序、政治清明。在政治領域,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和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切實得到保障﹔各階級和各利益群體的利益訴求都能合法地得到表達,並在程序正義前提下形成合理共識﹔我國的國際威望和政治地位進一步得到提高。
作為文明的中國夢的內容之一,社會文明展示的不僅是社會管理網絡的普遍和服務機構的擴展,而且是社會組織的有序發展和功能優化。在社會領域,教育、健康、醫療、衛生等社會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人將活得更有尊嚴、更有社會歸宿感和安全感。
作為文明的中國夢的內容之一,文化文明展示的不僅是現代公民在知識素養、道德品質、個人修養等方面水平的大幅提升,而且是文化的屬人化、親近化、大眾化得到充分彰顯。在文化領域,建立起一種更加真誠的文化,使人們更能坦誠相待﹔一種尊重的文化,使人們活得更有尊嚴﹔一種奮進的文化,使創新者得到鼓勵、創造者得到褒獎、奮進者得到贊揚、勞作者得到認同﹔一種包容的文化,使多元的社會更加和諧、多樣的生活更加多彩。
作為文明的中國夢的內容之一,生態文明展示的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后現代轉換,變敵對的征服與被征服、統治與被統治關系為和諧相處的關系,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使天更藍、地更綠、氣更潔、水更清,美麗中國變為現實。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史”首席專家、江蘇師范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