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做好群眾工作 引領農村發展
陳國發
2013年04月10日09:0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群眾路線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福建浦城縣從2006年底開始,實施以村裡的事黨組織要引領及村民要知道、要參與、要作主、要監督、要滿意為主要內容的“六要”群眾工作法,有效夯實了黨在農村執政的群眾基礎,完善了村民自治機制,維護了農村和諧穩定,推動了農村科學發展。

浦城縣地處閩浙贛三省四地七縣交界處,是福建的“北大門”,轄19個鄉鎮(街道)、296個村(社區),戶籍人口4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0萬人,佔總人口數的69.7%。縣域面積3383平方公裡,為福建省84個縣(市、區)第三,其中耕地面積53.68萬畝,年產糧食28萬噸以上,均為全省第一。山地面積437.4萬畝,森林覆蓋率72.06%,是全國最早的商品糧基地縣和南方林業重點縣,為“中國丹桂之鄉”、“中國油茶之鄉”,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農村工作佔據全縣工作的三分之二。以村裡的事黨組織要引領及村民要知道、要參與、要作主、要監督、要滿意為主要內容的“六要”群眾工作法,源自群眾、實踐提煉、富有實效,是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新探索。

一、實施“六要”群眾工作法的原因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做好群眾工作事關黨的執政基礎、社會和諧穩定和改革發展大局。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

群眾工作,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作為一個轉型期的農業大縣,要以發展工業的理念來抓農業,形成了糧食、木竹、畜禽、煙葉、油料五大主導及浦城“三寶”丹桂、薏米、靈芝,中華桂花博覽園、全國綠色食品基地及薏米、靈芝國家標准化種植示范區和整縣制水稻高產創建等項目加速推進,特色產品加快形成產業。各鄉鎮全面建立土地流轉平台,實現土地流轉19.7萬畝。列入中央水利重點縣和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對接項目51項4.28億元。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權証抵押貸款等深入開展,取得實效。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亦處在社會矛盾的凸顯期,“有學者調查認為,在基層的各類矛盾糾紛中,農村的矛盾糾紛佔50%以上”,浦城也不例外。主要表現為“四難”:一是群眾辦事難。農村稅費改革后,村級“催糧催款”等硬性任務消亡了,直接與群眾打交道的事項少了,一些村干部認為群眾工作無事可做。有的村干部外出經商,群眾辦事和反映問題找不著村干部。二是任務完成難。村集體掌控的“三資”減少,部分村組織群眾完成工作任務缺乏實力和手段。一些換屆履新的村干部,想為村裡辦公益事業,因資金缺口無力實施,影響了村級組織在農民群眾中的威信。三是民聲反映難。有的村財務不公開,辦事不透明,個別村干部存有私心,搞“暗箱操作”,損害村民利益。黨員群眾對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決定的事難以監督,干部決定的事村民不買賬,干群之間誤解越深,各項工作阻力越重。四是矛盾化解難。一些山林土地糾紛、征地補償、道路修建、宅基地分配等引發的矛盾較多,由於村干部力量薄弱,不能及時發現、化解農村基層矛盾問題,使一些小事變大、大事激化,甚至出現群眾上訪。

農村基層存在的上述問題,表面上是為群眾辦事的問題,但從深層次分析,是一些村干部宗旨意識淡薄,淡忘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形成兩種現象(包攬一切而忽視民意、自由放任而削弱基層黨組織作用)。對此,浦城縣從2006年底開始,實施“六要”群眾工作法,既增強了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又滿足了村民自治的要求,有效破解了農村群眾工作難點,找到了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切入點和落腳點。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