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法須慎重。近一段時間,有一些地區在媒體上宣稱該地區要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種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經濟發展目標不等同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建設目標。在這個目標體系下,具體提出了實現兩個“倍增”的數量指標,即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一些地區是根據實現兩個“倍增”的數量指標,再考慮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大體測算出經過5年或6年可以實現兩個“倍增”的數量指標,所以宣稱該地區要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由五個目標體系組成的,除了經濟建設目標之外,還包括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政治建設目標、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文化建設目標、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社會建設目標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即使提前完成了經濟建設這一重要目標,但也未必能夠提前完成其他目標。
濫提“提前實現”是一種“大躍進式”的虛夸。個別領導干部在一種不科學的政績考核制度下,經常能提出一些吸引大眾眼球的口號,如“早日實現”、“率先實現”、“提前實現”、“國內國際領先”等等,這些口號並沒有經過嚴謹的可行性研究。“提前實現”這種口號或許對激發人們的干勁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更多的是一種“大躍進式”的虛夸。誤導大多數人們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件比較容易實現的目標,否則,怎麼可能“提前實現”?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巨”。虛夸會使人們忘記了或淡忘了加快改革攻堅的緊迫感,喪失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極其不利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需要艱苦的努力才能實現。一是實現經濟建設目標任重道遠。在經濟大危機的背景下,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的經濟短期內很難實現根本性好轉,高度依賴外需帶動增長的發展方式必然難以為繼。過去三十多年支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人口紅利”、“環境紅利”、“資源紅利”等的風光不再無限。在未來8年內,如何統籌兼顧好投資、消費與出口的關系,保持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長,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二是實現政治建設目標任重道遠。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需要進一步建立決策、執行與監督相互制衡的權力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選舉、決策與監督制度體系,這必然遭遇一些權貴階層的反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涉及權力的再分配問題,更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三是實現文化建設目標任重道遠。中華民族要真正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僅要有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的“硬實力”,而且需要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軟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