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專家:“大部制”改革難在裁減冗員
袁剛
2013年03月29日14:09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不裁員的行政改革,雖保全了干部特權,沒有出現干部因丟飯碗上街游行,短時內維護了穩定,卻大大增加了財政負擔,是“花錢買改革”,冗官冗費問題不但始終不能破解,反而積重難返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今年“兩會”審議新“大部制”方案,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即已肇始的“精簡機構”改革的延續。機構改革涉及利益重組,既關乎職責體系的調整,也牽涉人員官長的去留,中央步步求“穩”,要求穩中求進,所以尤如跑馬拉鬆改了30多年。

舊制度“官滿為患”

全能型大政府實行“官海管理”,推行“官海戰術”

眾所周知,我國的政治、經濟、文教等各方面的管理體制,在建國之初幾乎是全盤移植於蘇聯。當時國務院各個部委都聘有蘇聯行政“專家”,幫助制定辦事條例成規,部、司、局建制也是模仿蘇聯。因此,可以說中國政府設置,是蘇聯人手把手克隆出來的。

蘇聯政府體制是全能型,在方方面面都大包大攬,上上下下都設管理機關,凡事都設官去管,衣食住行全由國家統籌計劃,管理部門分得很細,政府機構多而龐大。中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黨、政、群”體系都按蘇聯模式設置,形成條條塊塊科層體系。部門機關多,“坐辦公桌”的干部就多,除受過蘇式培訓的行政精英外,更多的是沒有什麼文化的“革命干部”,又稱“工農干部”,“大老粗”以老資格充當領導。以后各機關在不同歷史時期都要安置大批軍隊“轉業干部”,文革時從工人中又選拔干部“以工代干”。凡當上干部誰也不願退出,於是乎幾十年下來干部已多如牛毛。

全能型大政府實行“官海管理”,凡事找官,推行“官海戰術”。但官海冗雜,人浮於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以致耗費巨大,卻效能低下。政府除服務社會外還須服務於自己,設“機關事務管理局”和管理離退休干部的“老干部局”。除法定部門外,還隨時設置臨時機構,抽調或借調干部做“中心工作”,如文革時有“抓促辦”(抓革命,捉生產)、“知青辦”,現在有“維穩辦”、“預防腐敗局”及“計生委”等,這些都是當代中國獨有,而在全世界都沒有的“特色”機構。其總體特點是“官滿為患”。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