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劉學芝: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
山東師范大學政治法律學院2010級博士生、副教授
2012年11月20日09:26   來源: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堅定信仰,開始了其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進程。作為首倡者和踐行者,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研究與探索發展可謂貢獻卓著,為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實踐奠定了理論基礎,積蓄了群眾力量。

一、概括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思想本質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在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的同時,也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本質要求:“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頁)這既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本質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任務。

1942年2月,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指出:“但是‘化’者,徹頭徹尾徹裡徹外之謂也……有些天天喊大眾化的人,連三句老百姓的話都講不出來,可見他就沒有下過決心跟老百姓學,實在他的意思仍是小眾化。”(《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1—851頁)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以文藝為例,進一步指出:“什麼叫做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學習群眾的語言。如果連群眾的語言都有許多不懂,還講什麼文藝創造呢?”(同上)從毛澤東的論述中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本質要求,即馬克思主義必須面向大眾,學習大眾的語言,寫出符合大眾的好作品,使馬克思主義為大眾所理解、掌握和運用。

二、尋找馬克思大眾化的實踐路徑

1.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作為源於歐洲的理論,要實現中國化、大眾化,必須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毛澤東既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倡行者,也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典范。

毛澤東經常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典故、語言素材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闡釋並做創新性的發展。比如在《實踐論》中,毛澤東用傳統文化中的“知”和“行”,來說明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在《矛盾論》中,毛澤東用《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來說明矛盾的特殊性,用中國人常說的“相輔相成”來說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另外,毛澤東還經常對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典故進行改造,來闡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比如,東漢班固的《漢書》講“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其意是指做學問要注重客觀事實根據,毛澤東將其引申為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並將其確定為黨的思想路線。

2.馬克思主義必須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相結合

要成功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必須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相結合,尤其是要與人民群眾的文化實際和認知實際相結合,用他們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闡釋。

毛澤東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特別善於運用群眾語言,使馬克思主義理論通俗化。比如,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表述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旨趣﹔用“武裝斗爭”、“槍杆子裡出政權”來表述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理論﹔用“愚公移山”來說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作用﹔等等。這使深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利於廣大人民群眾理解並掌握其要義和主旨。

3.必須採用多種形式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教育

在建黨初期,毛澤東曾經主張通過創辦刊物和報紙來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以期喚醒民眾。真正走上革命道路以后,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革命早期,毛澤東主張通過農民協會的形式,組織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后來,毛澤東主張通過組織工人運動講習所和政治夜校的形式,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到工人群眾中去。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和灌輸,毛澤東還總結了包括啟發式、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等十大教授法。在延安期間,毛澤東還提出通過整風的形式,來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這些建議和主張,對於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教育意義。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