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
人民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朱書緣 實習生 張曉莉)今天上午,全國人大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草案)》,人民網特邀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做客強國論壇,以“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為主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有哪些亮點?
遲福林:這次機構改革職能轉變方案有三大亮點:
一、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相結合。以往的六次都叫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這次兩者結合在一起,所以突出了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的機構調整的突出特點。
二、體現在兩個放權。雖然這次機構調整數量不大,但是在放權的思想方面相當明確,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向地方放權,並且對如何放權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
三、回應社會熱點問題。比如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回應了社會食品藥品長期以來存在的多頭管理,誰來負具體責任、主要責任。這次法案強化監管主體的責任,為食品藥品安全提供了組織保障。
大部制改革如何才能“換湯更換藥”?
遲福林:大部制改革的實質一是強調職能轉變﹔二是強調強化決策主體,提高決策的質量和效益﹔三是優化權利機構。從現在來看,大部制的改革在形式上有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如何調整轉變職能,在轉變職能的前提下優化權利結構,依然處在探索的階段。
下一步大部門制改革,重點是在調整優化權利結構上下功夫,比如說國務院主管部門主要是負責決策的,如何把一些相關的具體執行事項分離出來,如何把一些監管事項分離出來,建立獨立的監管機構。這些調整是更深刻的調整,所以要實現決策權、監督權相互制約的目標要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走到這一步才能說大部門制改革真正達到目標了。
改革凸顯不可逆性和政府決心之可貴
遲福林:此次改革背后的壓力很大,第一個壓力是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涉及到部門利益的重大調整,調整部門利益是改革當中面臨的一個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無論是鐵道合並到大交通裡面的,還是其他相關部門的調整,都直接涉及到部門利益、行業利益。
第二個壓力是這次以放權為重點的職能轉變削弱一些部門的權利,向市場、社會、地方放權。拿社會舉例來說,社會組織未來登記不需要挂靠部門,這個權利對有些主管部門來說是很大的,但是不取消這樣的權利。
社會組織是很難得到快速發展的,所以削弱政府的相關權利,也是有一定壓力的。面對部門利益、行業利益和削減政府的某些審批權利,體現了改革的不可逆轉特點和政府的決心魄力。
未來行政體制改革——放權、分權、限權
遲福林:大部門制改革是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一個重要抓手,不是改革的目標。要把大部門制改革做好,確實需要行政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到位,有所突破。未來的行政體制改革我概括為六個字:放權、分權、限權。放權這次體現得很好,提出了一些放權的重點。
分權,主要是決策權、知情權、監督權相互制約。在制約的前提下才能相互協調,在這一塊應處在改革探索當中,在現在方案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力度。
限權,這次機構改革方案提出來要有更好的監督權利,我認為要把監督權利和社會權利相結合,隻有這兩者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找到一條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的有效途徑。
中央編辦副主任王峰:“大部制”完全正確 但要穩步推進
遲福林:以政府改革帶動全面改革的突破(全文)
汪玉凱:"大部制"不是部門越大越好 政府要減少干預
劉士余:鐵道部改革不影響其信用狀況
中編辦副主任王峰:機構改革急不得 看不准的放一放
汪玉凱:國務院機構改革重視民生 強調權利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