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走符合中國國情的城鎮化道路
厲以寧:實現城鄉居民“無身份差距”和權利平等
厲以寧
2013年03月12日08:17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農民和城市居民無身份差別和權利平等  
  根據以上的論述,我們已經說明適合中國的城鎮化由三個部分構成,即老城區+新城區+農村新社區。
  有些專家同意這三部分構成中國城鎮化的設想,但他們有一個疑問,這就是:老城區和新城區可以納入城鎮化的范圍,但農村新社區納入城鎮化范圍,似乎有些不妥。他們說:如果把農村新社區納入城鎮化范圍,豈不是自相矛盾?難道農村與城鎮化可以合而為一嗎?這個疑問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的解釋如下:
  中國的城鎮化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開始時,甚至較長時間內,城鄉分割的二元戶籍制還不能立即取消,城鄉居民的身份差別和權利不平等還會繼續存在,在這個階段,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老城區和新城區都有常住的農村人口,農村新社區更不必說了,農民成為新社區居民的絕大多數,甚至是全部。根據前面的分析,使用“農村新社區”一詞是適合實際情況的。
  進入老城區和新城區的居民,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這些常住於新老城區的農民,遲早會轉變為有城市戶口的居民。這是總趨勢,誰也無法改變。至於在農村新社區居住和工作的農民,隨著新社區經濟的發展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特別是隨著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的進展,新社區中的農民遲早也會轉為城市戶口。
  說得更確切些,在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一定會走向全國一元化。城區和農村不再有居民身份的差別,也不再有城鄉居民權利的不平等。到了那時,可以把“農村新社區”改稱為“新社區”,前面不必加上“農村”二字。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城鎮化實際上恰恰體現了雙重轉型的特征。中國的雙重轉型是指:這種轉型既是“發展轉型”,又是“體制轉型”。“發展轉型”意味著由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體制轉型”意味著由計劃經濟體制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這兩種轉型在中國是重疊的。所以中國的城鎮化完成之日,正是上述雙重轉型成功之時。破除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可能是雙重轉型中具有關鍵意義的一段。中國城鎮化唯有走適合國情的道路,才能實現城鄉居民無身份差距和權利平等的目標。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厲以寧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