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中央黨校副校長: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富強觀
中央黨校副校長 張伯裡
2013年03月12日09:18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社會主義富強觀

黨的十八大在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涵中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時,在闡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時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把“富強”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觀念。

富強主要是一個經濟的概念。我國最早的經濟學中文譯名就是“富國策”或“富國學”,亞當·斯密的經濟學名著《國富論》在19世紀末的中國亦曾被譯為《富國策》。

富強首先在於富民,人民富裕。民富國強,沒有民富就沒有國強,也就談不上富強。我國古代先賢早就有“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之說。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道理,社會主義要創造更高的生產力,使社會財富極大涌流,人民享有高水平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的貧窮落后的國家搞社會主義,最根本的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牢固樹立“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的觀念,在致富、富民的道路上大步邁進。不僅使幾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也使整體的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00美元左右迅速增加到5000多美元。同樣重要的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富民或民富,不是少部分人的富裕。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在談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候就曾經指出,“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先富帶動和幫助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富強也在於富國、強國。即富強除了體現為富民、民眾富裕、藏富於民之外,也體現為國家擁有巨大的財富財力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富裕是富強的一個方面,但富裕不等於富強,富國也不等於強國。像盧森堡、卡塔爾之類的小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逾十萬美元,可謂富裕、富國,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最富的國家,但是由於其國家經濟實力、總量規模小,所以不可能成為經濟大國、強國。作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一是要有相當巨大的國家經濟規模,這包括宏觀經濟總量的規模和微觀企業的規模,若無此塊頭大、規模大,就談不上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也就談不上是世界經濟大國﹔二是要有相當密切的國際經濟聯系,這包括對外貿易的聯系和貨幣金融的聯系,若無此密切的國際經濟聯系,就談不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也就談不上是世界經濟大國。無疑,大不等於強,大國也不等於強國。如果僅僅是塊頭大、體量大,但體弱虛胖,沒有強大的經濟發展活力和競爭力,也就談不上是強國。鴉片戰爭前后的大清國,其國土面積、人口數量以及經濟總量規模,不可謂不大,但是這個老大落后的帝國在新興的西方強國面前,是那樣的陳腐虛弱、不堪一擊。所以,既致富又做大也謀強,國家富而大而強,都是富強的題中應有之義。

富強主要是經濟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綜合國力概念。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經濟的富強是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基礎,同時也需要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等硬實力、軟實力的發展和增強,才能使國家走向全面富強。換言之,一國除了是經濟富國、強國之外,同時還是政治強國、軍事強國、文化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等方面的強國,才是一個完全意義的強國,才真正稱得上國家富強。就其中的軍事而言,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軍事實力都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軍事強國都是體現國家富強的重要方面。因此,所謂富強,除了意指“富民強國”外,同時亦含“富國強軍”之義,是富民與強國、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富強作為一種觀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觀念,是民主、文明、和諧觀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觀念,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觀念的基礎,並與之密切聯系、相互促進,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從不同層面規范了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我國古人說,“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國之本也。”說的是治理國家的根本,首先是致富,富裕了就能有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經濟是基礎,由此決定政治上層建筑,同時上層建筑也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建設,與之相應,我們以富強觀念為首要觀念,同時規范和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方面的要求。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