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參加中共二大的代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這樣記載:他們是陳獨秀、張國燾、李達、楊明齋、羅章龍、王盡美、許白昊、蔡和森、譚平山、李震瀛、施存統等12人(尚有一人姓名不詳)。於是,“姓名不詳”的這個人究竟是誰,就成了待解之謎。
《中國共產黨歷史》關於中共二大代表的史料根據是中共六大期間形成的一個文件:《中共歷次大會代表和黨員數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蘇聯莫斯科舉行。大會期間,周恩來作關於共產黨組織問題的報告。可能是為報告做准備,出席會議的代表回顧了一大至五大的情況,並形成了一個文件:《中共歷次大會代表和黨員數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下文簡稱《中共歷次大會代表》)。這個文件是手寫的,沒有署名。
根據這個文件,可以推斷,當時聚集在莫斯科的六大代表分別出席了相應的會議,確定前五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名單,其中出席二大的代表及相關人員,一起回憶、討論並確定了二大的代表名單。六大距二大隻有6年,時間並不很長﹔而且,當時的代表都是青壯年,記憶力尚好,經過集體討論,拿出一個比較准確的代表名單並不是特別困難。因此,《中共歷次大會代表》是迄今為止所能找到的,時間最接近於二大的文獻資料,具有相當的可靠性和權威性。有專家這樣評論:“這一文件可以作為有關中共二大代表問題的重要一手資料看待,較之此后一些當事人的個別回憶可靠得多。如果沒有更權威的一手資料,該文件中所列的12名二大代表名單中任何一人的代表資格決不能輕易否定。”
但是《中共歷次大會代表》中提供的二大代表名單是:“陳獨秀、張國燾、李達、楊明齋、羅章龍、王盡美、許白昊、毛澤東、蔡和森、譚平山、李震瀛、施存統,共12人。”與《中國共產黨歷史》提供的名單不同。相比較,唯一的區別是后者少了毛澤東的名字,多了“尚有一人姓名不詳”。
既然《中國共產黨歷史》中二大代表的名單是依據《中共歷次大會代表》而來的,那為什麼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表述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歷史》對《中共歷次大會代表》的解讀與研判出現了偏差。
對《中共歷次大會代表》的解讀與研判有兩種,一種認為是代表名單,一種認為是參加會議的代表名單(下文簡稱與會名單——筆者注)。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有若干代表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參加代表大會,因此就有了代表名單和與會名單的區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