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行政學院教授:政府改革是割自己手上肉會有痛苦
2013年03月10日16:49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從今天開始對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進行深入探討。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七次大規模政府機構改革,此次調整備受矚目。如何看待之前改革的經驗與教訓?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將沿怎樣的思路繼續推進?本報對話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

  上次改革提供了三個方面的經驗

  記者:為什麼要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汪玉凱:我們的政府架構過去受蘇聯計劃經濟影響,基本思路就是“條條專政,部門管理”。有一個事兒,就要設一個部委,所以導致部門林立。比如建國后機械工業部曾經同時設過九個部,沒法叫名字就排號,一機部、二機部、三機部……管常規機械的、管武器的、管導彈的……1982年最早改革之前,國務院設了100個部委,數量非常大。

  這麼多的部門在管理過程中,免不了發生職能交叉和重疊,尤其市場化以后受利益驅動,更使問題變得非常復雜。一項決策出台極慢,每個部門都要在上面“簽字畫押”,一看這個決策對我的部門不利,就據理力爭堅決抵制。最后的結果可能是“我讓你一馬,你讓我一馬”,各個部門的利益被保護了,但國家的利益受損了,行政效率降低了。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在政府部門設置中,將那些職能相近、業務范圍雷同的事項相對集中,由一個部門統一進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多頭管理,從而達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標。使決策、執行、監管相對分離,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減少部門機構數量,大大降低行政管理成本﹔避免政府職能交叉、重疊引發的政出多門、多頭管理﹔防止部門之間溝通難、協調難。

  記者:如何評價過去五年的改革成效與經驗?

  汪玉凱:2008年首先在國務院推出5個大部:工業與信息化部、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一年時間基本就完成了組織形態上的整合。從2009年開始,在地方推進機構改革,多數都是按照五個大部進行相應的“對口”。

  就國務院來講,五個大部從形態上整合了,但也還有一些問題。例如交通運輸部,整合了國家郵政局、國家民航總局,鐵道部沒進來。但還是有三條經驗值得總結:通過這次機構改革的實施,整合了政府的權力和職能,理順了政府內部一些重要關系﹔通過改革,減少了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建立起了一些比較明確的政府職能體系。

  記者:也有地方出現了具有獨創性的舉措。

  汪玉凱:杭州富陽市的機構改革,我認為完全是他們獨創的,總體思路是“神變形不變”。在傳統的政府機構上面,把各部門中的相同相近職能梳理出來,設立了15個“半虛化”的專委會。副市長兼專委會主任,相關局的局長是專委會成員,沒有增加編制。運行機制完全變了,但政府機構一個都沒撤銷。

  廣東佛山的順德區,原來黨政41個機構,2009年改革中撤並成16個,黨委6個,政府10個。我概括的三句話是:黨政統籌的組織架構——黨委6個部門沒有一個是獨立存在的,都和政府業務相近的部門整合到一起。兩個牌子,甚至三個牌子一套人馬。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約的權力結構——決策上移,強調科學民主﹔執行下移,強調效率﹔監督外移,強調獨立。形成黨政高效一體的運轉機制,大大減少部門之間扯皮、推諉,降低行政成本。順德的改革當時被視作“石破天驚”。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
· 汪玉凱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