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要點透析
單大聖
2013年02月20日15:36   來源:理論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初次分配要把激勵搞對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逐漸確立了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就是要讓要素所有者根據勞動付出的多少、資本配置效率的高低、土地的稀缺程度、技術的先進程度、管理的優劣,按照對價值形成的貢獻大小,獲得相應收益,形成對各類主體的激勵,實現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但現實中,由於要素市場發育不健全和行政性壟斷,要素收益與貢獻並不匹配,導致激勵扭曲。改革方向是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把初次分配的激勵搞對。

  一是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打破勞動力市場的城鄉、區域、行業、部門、所有制分割,提高一體化程度﹔清除各類勞動力市場歧視,建立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建立健全工資集體談判機制,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穩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培育民間金融機構,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強化投資者回報,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探索各類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有效實現形式,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解決好土地產權虛置問題﹔積極培育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等競爭性土地市場,使土地價格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改革政府對農村土地征用制度,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尊重農民意願。適時推進能源資源價格市場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技術評估機制,降低技術交易成本,逐步建立成熟的技術價格形成機制。尊重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健全法制環境,調動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二是營造各類所有制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體制環境。繼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應從一般競爭性行業逐步退出,主要集中到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推進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深化壟斷行業、城市公共事業和社會事業體制改革,引入競爭機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准入的行業和領域,或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圍繞要素價格市場化,破除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體制性障礙,全面落實十六大以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建立各類所有制經濟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解決好不同性質市場主體和法人平等保護問題,全面清理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歧視性政策法規、行政審批事項等。

  三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較低的情況下,政府對經濟增長進行強力干預是必要的,但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具有對投資和物質資源消耗的強烈偏好,並以壓低勞動者工資和能源資源土地價值為代價,引起大量尋租和腐敗,導致收入分配狀況惡化,出路是轉變政府職能。一要圍繞要素價格市場化,政府逐步從初次分配領域中淡出,集中精力搞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二要繼續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收縮政府投資范圍,規范政府投資行為,改革項目審批制度,落實企業的投資自主權,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三要實質性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下決心堅決取消各種不必要的行政審批,促進依法行政。

  把初次分配的激勵搞對,其重要性還在於為每一位社會成員打通向上流動的渠道,從根本上解決社會階層固化問題。隻有把激勵搞對,才能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才能形成風清氣正、心齊勁足、你追我趕、百舸爭流的干事環境,才能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從根本上改善收入分配狀況。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