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美麗中國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奮斗目標
教育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3年02月18日09:36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十八大提出的“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等新思想,不僅體現了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新理念,也指明了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人類文明發展的時代要求

  文明在進步,人類在發展,生態文明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趨勢,是人類價值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的工業革命,使工業文明取代了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推動作用不可否認,但也給自然和人類本身帶來了一系列疊加的災難——資源枯竭、氣候變暖、核災難、超級細菌、生化危機等等,使人類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僅有工業文明不可能實現人類的持續發展。

  20世紀70—80年代,面對生態環境問題給人類生存發展帶來的危機,西方一些有識之士開始了對工業文明的反思,其中,生態社會、生態正義論觀點等較具啟發性。一些生態學者還從唯物史觀出發闡釋自然代謝理論,試圖在非資本主義和非工業文明語境下探討擺脫生態危機的出路。但西方學者對生態文明的研究總體上仍是在西方文明框架內進行的,是基於對西方文明危機的拯救而不是超越。

  與此同時,我們黨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也開始高度重視“人口、資源、環境”等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從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到植樹造林,從注重環境保護到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從首次提出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目標到制定《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對建設生態文明的理論認識在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推動也更趨全面深入。黨的十六大以來,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提出和實施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等新理念和舉措,逐步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深化了對自然和人類社會和諧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戰略,建設生態文明從此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