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人: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 吳宏耀 陳良彪 採訪人:本報記者 馮 華
2013年02月07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建立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應對農村人口不斷老齡化和農業勞動力數量急劇減少、順應農業生產經營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必然選擇。有了健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民在家裡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就有相應的服務組織提供機耕、排灌、植保、收割、運輸等服務,農民抓生產、搞經營就能更方便、更高效。
讓公益性機構全覆蓋、有保障
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主要包括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
近年來,各級財政不斷加大對公益性服務機構的投入力度。去年,中央財政投入64億元實施“兩個覆蓋”,著力解決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人員待遇低、推廣經費缺、工作條件差的問題。目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基本完成,全國核定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人員編制70.4萬人,現有在編人員62.8萬人,其中大中專以上學歷人員佔85.3%﹔40%以上鄉鎮推廣機構實行“三權歸縣”,縣裡將縣、鄉(鎮)兩級農技推廣機構的人事、勞資、財產權收上來,由縣農業局統一管理。
今后要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需要繼續穩定隊伍、轉換機制,保証有人搞服務、有條件搞服務、有個激勵服務人員搞好服務的好機制。今年一號文件強調,繼續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不斷改善推廣條件。建立補助經費與服務績效挂鉤的激勵機制,同時完善考評機制,使農民的意見充分體現在考評結果中。
要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優勢,通過完善職務評聘、工作考核等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教學人員向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技術指導,提高農業實用技術的到位率、入戶率。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