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受中央“禁酒令”影響,今年很多政府部門採購酒水較之往年更為“低調”,數量及價位都比往年下降。其實,“禁酒令”進入歷史舞台時間久矣,是最古老的法令之一。雖然全世界不存在完全禁酒的國家,但是有些國家關於禁酒的法律制度還是比較嚴厲的。
世界上最早的酒起源於何時何地,現在已無法考証。一種傳說是:酒的最早發明人是杜康,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在漢代已經將“杜康”作為酒的代名詞,這種稱謂一直流傳至今。
還有一種說法,酒是一個叫“儀狄”的女子發明的。據《戰國策》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對此,在《太平御覽》中也有同樣記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從《戰國策》的角度看,是“帝女”命令儀狄做的酒,按照現在知識產權法的說法,“帝女”才是酒的權利人,儀狄造酒行為實際是一種“職務行為”,所以,在我國上古時期,掌管釀酒的官員也多被統稱為“儀狄”。
不管怎麼講,中國都是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發明酒的國家。
《酒誥》堪稱中國最早的禁酒令。
金文銘文拓本《大盂鼎》,銘文大致意思說,殷亡周興的原因之一是殷的文武百官肆意飲酒。
唐代每逢災異之年禁酒便屢見不鮮。
聯邦特工人員把威士忌倒入陰溝。
非法蒸餾私酒的團體。
《酒誥》:中國最早的“禁酒令”
伴隨著酒的產生,禁酒令也成為最古老的法令之一進入了歷史舞台。世界上最早的禁酒令出現在我國,幾乎是伴隨著酒的產生而同時出現的。據《戰國策》記載,“帝女”,即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將儀狄釀的酒進獻給禹,大禹品嘗后覺得很好喝,並說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於是下了一道手諭,詔令儀狄不要再釀酒了。
大禹作為我國第一個王朝夏的高祖,他發布的禁酒令對后世並沒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據記載,夏桀“做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夏桀最終因貪杯而丟了天下。然而,繼任統治的殷商,也沒有擺脫縱酒亡國的命運,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最多一次竟然連喝了七天七夜。
商亡於紂后,周武王為了爭取前朝遺老的支持,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在朝歌封了國,同時為了防止他復辟,在旁邊又加封了邶、鄘、衛三國以加強監督,被稱為“三監”。武王旋即死去,剛滿13歲的成王即位,這使得比他年長的很多諸侯心懷不滿。原本是用來監督武庚的“三監”,此時竟然扶植武庚召集殷商遺老叛亂。叛亂被周公鎮壓后,引起了周王室的思索,為什麼原本忠義雙全的“三監”會叛亂呢?除了權力之爭以外,一定是過分的飲酒使他們昏了頭。周公和成王認為禁酒令勢在必行,於是歷史上第一個禁酒令的成文法——《酒誥》形成了。因為衛國是原商朝統治核心區域,此地民俗民風大多以酒為樂,所以這篇禁酒的法令是針對新封在衛國的“康叔”所做,告誡他切不可放縱飲酒誤國誤己。
《酒誥》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第一,隻有祭祀的時候才可以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說的就是飲酒誤國的原因是酒后“喪德”,這已經被前代和本朝所驗証。第二,飲酒之時需要用道德約束自己不要喝醉,做到“德將無醉”——有德行的人是不會放任自己喝醉的。第三,要減少釀酒,愛護糧食。“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這裡說的“土物”就是指庄稼,糧食用來釀酒是一種浪費。最后,《酒誥》還對商朝遺老和百姓做了告誡,讓他們愛護糧食不要飲酒,對於隨便聚眾飲酒者,一旦抓到就要殺掉。
從《酒誥》可以看出,這個禁酒令立法目的有兩個:一是防止誤國,二是保護糧食。懲罰措施也很嚴厲——極刑。《酒誥》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成為以后歷代禁酒令所遵循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