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回良玉: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大好形勢

2013年02月04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是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確立了科學的“三農”工作指導思想。我們深刻認識“三農”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基礎地位和關鍵作用,確立了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准確把握我國所處歷史方位,作出了“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和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制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導方針﹔科學遵循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提出了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明確了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全面審視世情國情農情變化,規劃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確立了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方向。 

二是順勢而為推進政策創新,構建了系統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全面取消“農業四稅”,結束了2600多年農民按地畝繳稅的歷史﹔實行“農業四補貼”,開創了政府直接補貼農民的先河﹔徹底放開糧食購銷,邁出了農業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一步﹔出台糧食最低收購價、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等措施,構建了農業風險化解機制﹔取消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中西部地區公益性建設項目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實行主產區財政獎補,建立了促進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激勵機制﹔實施林業、草原等生態效益補償,探索了生態建設保護機制。 

三是堅持不懈推進制度創新,形成了明晰的統籌城鄉發展制度框架。在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上,堅持穩定而不折騰,明確提出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堅持完善而不跑偏,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社會化服務﹔堅持創新而不停滯,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基本經營制度拓展到林地和草原。在農村公共事業上,堅持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上山下鄉、進村入戶,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率先在農村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基本藥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短短幾年時間建起了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網。在對待農民工問題上,實現了從多方限制到善待服務、從制度性分隔到制度性接納的轉變,農民工工資報酬、就業服務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舉家進城落戶。實現了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城鄉居民平等權利進一步體現。 

四是有力有序推進工作創新,建立了高效的農業農村發展推進機制。立足全局謀劃“三農”,堅持想大事、謀大事、辦大事,主動在發展戰略中把握“三農”工作方向,積極在總體布局中找准“三農”工作定位,著力在宏觀調控中加強“三農”薄弱環節。統籌兼顧抓住關鍵,既全面部署、面上推進,又突出主題、重點突破,每年都集中力量辦幾件事關當前、影響長遠的大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順應天時地利發展農業生產,根據社情民意提供公共服務,突出區域特色推進農村建設,針對差異性科學施策,尊重規律性因勢利導,把握階段性循序漸進。加強協同提升合力,強化“米袋子”、“菜籃子”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完善涉農部門工作協調機制,暢通社會力量參與渠道,形成上下聯動、左右配合、齊抓共管的格局。強化執行狠抓落實,堅持宣傳動員先行、典型示范帶動、監督檢查保障、績效考核激勵等多種方式,著力提高工作執行力、政策到位率、農民滿意度。 

10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創造了豐碩的理論成果,積累了在發展中人口大國解決“三農”問題的寶貴經驗,開辟了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歷史新紀元,初步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為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