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第10個中央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如期公布,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哪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對於推進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創新作出了哪些新部署?將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中國供銷合作經濟學會秘書長程慶新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此進行了解讀。
增加農民種糧收益,讓農業獲得合理利潤
2012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11791億斤,實現了歷史罕見的“九連增”,創造了連續6年過萬億斤的新紀錄。但是,糧食產需缺口仍然逐年擴大,糧食進口量創歷史最高。一方面,包括土地租金和融資成本在內的農業生產成本快速增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不斷攀升;另一方面,農業比較效益卻在持續下降。
宋洪遠說,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繼續“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這是因為,適應我國農業進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風險階段的要求,加大各渠道農業投入,是實現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一個重要政策保障。
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就是要按照增加總量、加強監管的要求,加快讓農業獲得合理利潤,讓主產區財力逐步達到全國或全省平均水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明確的政策導向。讓農業獲得合理利潤,使農民搞農業能夠增加收益,讓政府抓農業能夠增強財力。”宋洪遠說。
同時,中央一號文件又強調要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在融資上,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籌集發展資金﹔在貸款上,又提出要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和融資工具,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用集體林權、四荒地(荒山、荒漠、荒灘、荒地)使用權、農用生產設備作抵押。”宋洪遠進一步分析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