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我國391個高校及科研機構的4235個學科完成“體檢”
2012年學科評估結果公布 大學排名第一的一級學科統計出爐
2013年01月30日0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鏈接一

指標體系五大改革

1.強調質量,淡化規模,樹立學科評價的正確導向

採用多項代表性指標代替總量指標,同時對規模指標設置數量上限,克服單純追求規模的傾向,在“比總量”和“比人均”之間找到“比質量”這個平衡點。

2.創新學生質量評價模式,開創學生質量評價的新視角

改革人才評價方式,強調學生為本,注重學生在校期間培養質量與畢業后發展質量相結合的評價理念。引入用人單位對“學生畢業后質量跟蹤評價”﹔新增學生派出留學、交流指標,鼓勵對學生培養的投入﹔首次引入全國博士學位論文抽檢情況指標,促進博士學位論文質量全面提高。

3.創新學術論文評價模式,營造學術論文評價的良好氛圍

以“SCI論文數”為單一指標評價學術論文的做法早已飽受詬病。本輪評估首次採用“定量與定性、質量與數量、國內與國外”相結合的“多維度學術論文評價”方法。如將論文“他引次數”及“ESI高被引論文數”與最新發表的高水平期刊論文同時納入評價指標等,創立了學術論文評價的新質量文化。

4.改革科研成果評價模式,強調學科的社會服務能力

強調專利成果的轉化與應用,鼓勵專利成果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同時,在主觀評價部分增加了社會服務和學術道德等內涵,邀請大量行業和企業人士及所有參評單位本學科專家對學科的社會聲譽進行全面評價,形成了“崇尚創新、重視質量、社會參與”的科研評價新模式。

5.分類設置指標體系,突出學科特色,強化分類指導

進一步分門類、分學科設置指標體系,對特色一級學科設置特色指標,克服評估趨同導向。如對藝術類、建筑類、體育、工商管理等學科,設置“藝術創作水平”、“建筑設計水平”、“學生體育比賽獲獎”、“優秀案例”等特色指標,鼓勵不同學科辦出特色。

鏈接二

數據可靠性四項保障

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確定后,可靠的評估數據是確保評估結果真實可信的根本保証。

1.優化數據獲取模式,明確數據採集標准。一是明確信息採集標准,保証數據採集的准確度﹔二是繼續採用“歸屬度”方法合理解決跨學科、跨單位合作成果的重復使用問題,從而既保証了數據使用的可信度,又肯定了不同學科、單位的團隊合作,鼓勵協同創新。

2.使用專門系統,進行重復數據檢查。利用專門系統,對可能在多個單位或學科重復出現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對重復出現的信息進行甄別。

3.利用公共信息,全面核查填報數據。利用學位中心建立的公共數據庫,對學校填報數據進行比對,核查所填數據是否准確、學科和單位歸屬是否正確。

4.部分數據網上公示,接受各方異議。在確保國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對部分內容進行“網上公示”,並對異議情況再按評估標准進行確認,確保評估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