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中國和世界一些國家現代化過程的對比,進一步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有比較才有鑒別。把中國與世界一些國家經濟發展和實現現代化歷程做比較,可以更加堅定“三個自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已經保持30年的高速發展,連續三個十年每年總產值增加近10%,堪稱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跨越式發展。戰后另一些國家也曾有一段高速發展時期,但難以保持30年。二戰后,許多發展中國家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持續發展了20年,但是,到了第三個10 年,大多數發展速度就跌到5%以下了。為什麼高速發展難以持續?普遍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產品競爭力下降﹔人民生活改善緩慢、內需不足、單純外貿拉動難以為繼﹔面臨西方政治、經濟打壓和不合理國際秩序限制、增長空間變小﹔收入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凸現﹔盲目引進西方民主模式造成“水土不服”、民主化進程失控﹔受西方新自由主義影響政府作用削弱、調控不力﹔黨派紛爭、政局不穩、政策缺乏連續性等是主要原因。這就是“發展瓶頸”。一些國家在經歷高速發展后還 發生社會動亂,反過來又影響發展。“現代化孕育著穩定,現代化的 過程滋生著動亂”。 美國政治學家 繆賽爾、亨廷頓的話道出了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過程中的“悖論”。對於中國這樣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現代化遇到的困難更突出,為什麼迄今為止中國一直在成功地突破發展瓶頸?如何破解中國力量迸發之謎?原因就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充分利用了 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基礎性作用,啟動利益機制調動積極性創造性﹔又發揮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的權威,用有力的 宏觀調控限制、縮小了市場的負面效應,較好地處理了效率與公平、動力與平衡的關系﹔中國的政治制度把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統一起來,把發展民主與保持社會穩定統一起來,在實現方式上把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循序漸進地推進民主,達到實現公民有序參與、落實人民主體地位的目的防止了“民主亂象”。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可以集中資源、發揮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應對復雜國際局勢和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共產黨作為代表人民利益的先進政黨,長期執政,從中國人民的長遠利益根本利益出發,規劃國家長遠發展目標﹔同時在堅持長遠利益、整體利益優先基礎上妥善處理具體的利益矛盾,保障民生,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遍及全國各地,建立在社會各基層單位,黨員發揮聯系群眾和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人民群眾 擁護,黨有很強的社會動員能力。中國政局長期穩定,執政黨和政府有很高的權威,黨的政策和國家方針保持連續性。這些優勢使中國能夠兼顧改革、發展和穩定,能夠妥善處理化解社會矛盾﹔能夠及時有效地應對國內突發事件、自然災害﹔能夠對西方敵對勢力的打壓採取有力的反制措施。這些,都是其它制度和 體制下難以做到的。與有可比性的國家印度相比,1950年代,中國和印度發展 水平相似,幾十年后,中國在經濟發展速度、基礎設施、外匯儲備、人均收入、社會保障等方面遠遠超過印度,這是國際公認的。不是機遇格外垂青於中國,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促進和保証了中國的長期高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