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專家解析:中國夢的“十度”空間
記者 翁淮南 張少義 陳方 馮靜 王慧
2013年01月25日15:18   來源:黨建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題:暢想中國夢 實干興邦國

編者按: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中國 夢”。本期請10位干部群眾,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線,從中國高度、中國速度、中國精度、中國深度、中國跨度、中國溫度、中國厚度、中國硬度、中國風度、中國力度十個角度,暢談如何實干興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想。

中國夢的十度空間:

●中國高度

●中國速度

●中國精度

●中國深度

●中國跨度

●中國溫度

●中國厚度

●中國硬度

●中國風度

●中國力度

01 中國高度

中國高度,首先表現在思想理論的高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推到500多年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思想理論高度,這一高度充分體現在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三位一體上。

要看到,經過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還要看到,隨著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的深入開展,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普遍得到廣大群眾接受。

曾提出中國“歷史終結”的美籍學者福山近幾年反思中國模式。現在,越來越多像福山這樣的西方學者開始關注中國模式。中國高度彰顯中國道路,在西方政治、經濟社會陷入危機背景下,也為人類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模式。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肖貴清——

思想理論高度引領“中國夢”的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實現“中國夢”的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中國夢”的制度保障。

應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引領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也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經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理論成果,它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我們堅信,中國思想理論的高度一定會引領“中國夢”的實現。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戴焰軍專欄
· 《黨建》
· 張頤武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