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改革共識四人談
2013年01月16日10:25   來源:求是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凝聚改革共識難在哪裡

  ■孫 劍 

  當今中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關系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凝聚改革共識的難度明顯加大。

  為什麼改革共識難以凝聚?

  區域發展不平衡產生不同的改革訴求。我國地域遼闊,地區間資源稟賦差異很大,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也很不平衡。東南沿海地區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經濟發展較快,開放程度較高,特別是市場發育程度較高,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揮較為充分。這些地區的改革訴求是強調市場取向,強調更少的政府干預和更多的企業自主權,主張能交給市場管的都放手交給市場,形成“小政府、大市場”格局。而中西部地區則不同,由於市場經濟尚未得到充分發展,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功能還不靈,經濟發展還離不開政府的組織、主導和推動。他們的改革訴求是來自中央政府更多的投資項目、轉移支付和優惠政策,對市場取向的改革則體會不深、要求不強。

  不同利益群體的改革訴求也不同。改革開放初期,改革“紅利”全民受益,即使獲益並不均衡,但總體上是普惠性的,大家的生活都在往上走。隨著改革深化,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階層出現分化。市場經濟有其自身弱點和消極方面,市場機制主要解決的是經濟效率問題,而不能解決事實上的社會公平問題。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收入差距自然出現,而且持續擴大,加劇了很多人的焦慮感、不公平感和失衡心理。利益不同,立場自然不同,看法和訴求也必然不同。

  多元化時代的多種聲音。在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也悄然入侵,與中國本土文化和價值觀一道形成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格局。西化的改革思想、本土激進的改革思想以及本土保守思想交織在一起,對於中國是否需要改革、走什麼樣的改革道路、哪些領域需要改革、先改什麼、后改什麼等等問題爭論不休,莫衷一是。顯然,在這樣一個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多元價值觀的時代,改革共識的形成難度大增。

  那麼,該怎樣凝聚改革共識呢?

  凝聚共識需要各界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改革共識源於最高決策層的決心、執行層的責任心、利益集團的良心和民眾的信心。最高決策層的改革決心是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希望所在,執行層的責任心和利益集團的良心決定了改革能否沖破阻力順利推進,民眾的期盼和信心是決策層改革的動力和激勵。上下齊心,其利斷金。凝聚改革共識要求社會各界都懂得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的道理,始終將國家和人民利益置於首位,摒棄狹隘的部門利益和小集團利益,獲利群體尤其應樹立回饋社會的改革理念,主動走出利益藩籬,讓改革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每個人。

  凝聚共識需要求同存異。不同地方、不同群體、不同領域、不同方面,會有不同的想法,那就要思考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通過做工作轉化為共識的,哪些是可以繼續“存異”的,並從中發現最大“公約數”,最大程度地形成共識。凝聚共識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改革不是單方面的政府行為,而是政府、專家、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凝結,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反復磋商形成的最佳方案。隻有利益相關者意見趨於一致,才能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凝聚共識需要改革取得新突破。改革不能空談,改革需要實干,改革必須在一些重要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讓人們看到黨和政府改革的決心和成效。一系列民生難題依然在困擾著百姓,也在考驗改革者的勇氣和智慧。隻有這些領域的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才能凝聚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改革共識,才能以高度的共識推動其他領域的改革。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求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