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生態之城“美麗”變身法
肖楠
2013年01月15日13:54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注重集約節約,促進經濟與生態雙贏

  建設“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絕不是簡單等同於打造農業社會的田園風光,而是通過加快生態建設,倒逼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一方面,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盡可能留出更多的土地用來建設生態保護帶,預計到2015年,漳州將以佔全市5%的土地創造出80%以上的工業產值。另一方面,按照“寧可少一點,也要好一點”的要求,堅持把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統一起來,嚴把項目環境保護關、投資強度關和科技含量關,加快引辦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大項目好項目。

  實踐証明,隻要正確處理好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就能實現二者雙贏發展、和諧共榮。綠色化不僅不會成為經濟增長的負擔,反而可以成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引擎。2011年,漳州地區生產總值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財政總收入是2006年的2.7倍,規模工業增加值是2006年的3.4倍。同時,良好的生態優勢得到鞏固和提高,2011年,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2.5%,中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9.4%,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生態環境各項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

  堅持以人為本,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近年來,漳州從滿足群眾喝上干淨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居住在優美的環境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入手,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讓群眾生活得更加健康舒適,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漳州持續加強九龍江水環境綜合整治,從源頭上消除了各類水環境安全隱患,九龍江一至三類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5%以上。

  漳州把城市內河整治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採取“禁排放、治污水、清淤泥、補活水”四項舉措,促進污水變清水,死水變活水,並抓好沿岸的綠化美化,有效改善內河周邊環境。同時,還在漳州中心市區拿出一塊最好的濱江地段,規劃建設面積3000多畝的碧湖生態園,並在周邊規劃布局行政辦公區、金融商務區、總部經濟區和文化中心區,把城市生態建設與價值提升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城市新亮點。漳州把統籌城鄉發展、改變農村臟亂差面貌,作為建設“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重要內容。每個縣確立2-3個村庄整治示范點,以點帶面,持續加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突出“顯山、露水、秀村、融綠”,實施立面改造、河道整治、管線下地、污水處理、垃圾歸類等專項治理,把原來一批“臟、亂、差”的村庄,改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