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黃曉慧
2013年01月11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缺乏依托資源,怎麼培育產業?
第一產業做底子,引入第三產業,利於農民融入
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是“大區小鎮”發展模式的前提。宋倫坦言,大區小鎮的模式並不能遍地開花。
那麼,對於那些沒有類似資源優勢的鄉村,城鎮化又該如何進行?胡陳夫說,之前,什進村很多房子都是在政府幫扶下建起來的。但政府的幫扶有限,主要是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
“城鎮化不只是建鎮造城,更重要的在於和產業的培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海南省省長蔣定之認為,海南面積小、人口少,有省直管市縣等優勢,在全國最有條件實現城鄉一體化。
“城鎮化不僅要讓農村的有效資源留下來,還要產生效益,支撐可持續發展。因此,以土地為主的城鎮化建設必須轉化為以人為主。”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李兵弟認為,不能隻為了解決農村面貌問題,而是要城鎮化促進城鄉資源的統一配置,建立“城市反哺農村”的新型城鄉關系。
“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發展一個村鎮,首先要考慮什麼樣的產業能和農民當下及未來的生活結合在一起,讓農民成為產業鏈條中的一部分。”宋倫建議,一方面,不需要完全改變農民原先的生產模式,以第一產業做底子,引進旅游業,形成觀光農業、農庄休閑度假等業態。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結合起來,原本的農業也就有了附加值。另一方面,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導,企業提供培訓和就業機會,在產業發展中提升農民的生存技能,使他們在產業發展中受益。農民不是重復原來的生活,而是在新的產業鏈中找到新生活。
“城鎮化要讓老百姓有自己的造血機能,跟上社會發展。否則隻蓋一堆房子,甚至有可能提高他們的生活成本,農民沒有辦法生存下去。”宋倫表示,政府做好規劃是植入產業的前提。企業能找到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才能增加農業附加值。
“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脫離了現代農業和農村穩定發展的支持,單純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是一條危險、不可持續性的道路。”李兵弟建議,進一步明確住有所居的政府責任,穩定宅基地供給制度和農民建房的基本制度,防止大拆大建農房、強行集中農戶的做法,維護農民的基本權益。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