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倪明勝:反腐“牆外扔磚”的困局
倪明勝
2013年01月10日13:2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試想,假如周久耕開會沒有抽“九五至尊”,韓峰的“香艷日記”沒有“不慎流出”,謝志強開房調情文字沒有“微博直播”,楊達才視察車禍現場沒有“面帶微笑”,蔡彬多處豪宅沒有被“網貼舉報”,那麼,他們是否還會被網民“盯”上,被公眾“揪”出來,倒在世人面前?

很顯然,網絡反腐通過對“蛛絲馬跡”的搜尋也能偶然揪出貪官、“蛀虫”,促推制度化問責。但是,僅靠建立在網友“人肉搜索”和圖片對比的基礎上去“辨識”官員的名表、名煙、名包、名車等,這種偶發性和隨機性的“碎片化特質反腐”又極易陷入“抽樣反腐”的形式化困局。

筆者以為,網絡“抽樣反腐”之所以會陷入困境,主要源於以下三點。一方面,由網絡發起的反腐監督是一種自發性、隨機性行為,往往很難能做到連續性和制度性“排查”和“跟蹤”,這很容易導致“挂一漏萬”。也就是說,即便網絡“抽樣反腐”能偶發性成功,網民這邊靠的純粹是運氣和手氣。另一方面,一些權力的傲慢者和投機者,面對網友們的“盯梢”和“發難”,他們往往會吸取“前車之鑒”,更加小心謹慎。有的甚至與網友玩起“躲貓貓”。他們開始將自身行頭簡易化,言語作風低調化,有財藏而不露,對輿論嚴防死守,以免“躺著中槍”。毫無疑問,在網絡曝光和網友圍觀的強力氛圍下,一些腐敗官員會更加“隱蔽”,這導致反腐查處難度加大。

此外,網絡反腐主要是網友基於文字、照片、視頻等媒介推進下的“扒糞運動”,網友各自的不同的網絡素養和隱秘化動機,往往會導致事實與真相偏離,一些惡意中傷和隱私披露甚至會導致輿論的混亂和網絡化暴力。如何辨識輿情和網絡信息真假成為現實性難題。

當前看來,多起網絡“抽樣反腐”事件正給人們帶來種種隱憂。網絡“抽樣反腐”在帶來高效快捷便利的同時,也極有可能成為某些“別有用心者”打擊“好人”,報復社會的工具。與此同時,這種“牆外扔磚”砸誰算誰所推動下的“反腐成果”似乎很難讓人們為之振奮和信服,它反而讓更多的貪官心存僥幸,越陷越深。

鑒於此,面對網絡“抽樣反腐”的實踐困局,我們一方面要讓網絡反腐真正進入制度化通道,通過建立可供實際操作和規范化運作的網絡反腐長效機制,積極整合和聚集網絡反腐背后的民意能量,讓網絡反腐機制更加順暢和有力地運轉起來。另一方面,要通過有效的制度頂層設計,形成真正體系化的教育、監督、懲防並舉的反腐制度機制是關鍵。當前看來,加快推進官員財產申報制度迫在眉睫。事實上,隻有制度的快速跟進,將“權力真正關進籠子裡”,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貪污腐敗才能無所遁形。

(作者為天津市委黨校廉政理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