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專家: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
2013年01月07日08:51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衛興華:

要實現全體勞動人民的共同富裕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總結新中國建立后社會主義建設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與教訓,既強調發展生產力,又強調共同富裕。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事實上是抓住了作為社會主義本質的兩大環節: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是實現共同富裕。至於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與共同富裕的內涵是一致的,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條件。共同富裕就意味著剝削和兩極分化的消滅。鄧小平所講的社會主義本質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強調快速發展生產力,民生為重,共同富裕,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旗幟上寫明的東西,馬、恩、列都有明確的論述。社會主義要實現全體勞動人民的共同富裕,“讓所有勞動者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這是社會主義區別於以往一切社會制度的本質所在。原始社會沒有私有制,沒有階級剝削與對立,平均分配,沒有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但由於生產力極端落后,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和美好的生活。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都存在階級剝削與對立,存在貧富兩極分化,不可能共同富裕。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快速發展生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全符合馬、恩、列的理論指導。沒有改馬克思主義之旗,易科學社會主義之幟。又好又快地發展生產力,是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物質條件。實行公有制為基礎或為主體,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証,私有化必然導致兩極分化,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實行公有制為主體。隻有在公有制為主體前提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才能保証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何干強:

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

共同富裕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目標的中國化、大眾化表達,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的朴素共識。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離開這個基礎來闡釋共同富裕,會扭曲和修正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主張人人收入均等,絕對平均主義,這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幻想﹔在私有制基礎上,用轉移支付等財政再分配手段緩和兩極分化,搞最低生活保障,擴大就業、搞最低工資制,也不是共同富裕,而是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隻能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的共同富裕,是最終趨向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証。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才能促進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才能維護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才能真正促進全社會共同富裕。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發生的國民經濟總量增長、同時貧富差距拉大的現象,有人把貫徹“華盛頓共識”,實行私有化“改制”,作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原因﹔有人把經濟發展與共同富裕對立起來,反對再提共同富裕﹔還有人主張把公有制為主體改為“公有制為主導”。這些觀點以經濟發展為論據,企圖否定公有制為主體,拋棄共同富裕的目標,其實都是主張中國走兩極分化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結構的出現失衡、收入差距的不斷拉大,已經在警示人們,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動搖不得的。在當代歷史條件下,中國隻有堅持市場社會分工制度與公有制經濟的高效結合,才能保証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真正促進社會共同富裕。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衛興華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