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關海庭:官本位成“國家級難題”之痛
關海庭
2012年12月27日14:35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現代化歷程的特殊性是官本位存在的現實原因

儒家思想是官本位形成的文化原因。儒家思想在根源上強調讀書人的使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隻有“立德立言立功”方能不朽,要求讀書人“學而優則仕”,鼓勵讀書人積極入仕。這種思想使中國知識分子形成了心憂天下、經世濟民的優良傳統,但是在客觀上也使入仕成為了知識分子的主要理想與核心評價標准,這就從文化源頭上培育了官本位現象。

傳統政治制度是官本位形成的制度原因。與西方政治、社會分離的二元社會結構不同,中國歷來是經濟社會一體化的一元社會結構,這就決定了中國社會中沒有人能超脫現實政治的影響。而從秦朝廢分封行郡縣開始,官員階層一直是中國社會中權力的直接行使者,而官員群體往往是社會中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這樣,權力與知識在官員群體中合二為一。隋唐科舉逐漸興起之后,這種趨勢則愈發明顯。開科取士、光宗耀祖成為了知識分子的唯一出路,官本位在制度層面上進一步鞏固。

中國現代化歷程的特殊性是官本位存在的現實原因。與歐美發達國家內生型的現代化不同,中國的現代化是由國家啟動的。為了使國家盡快從落后走向進步,實現從傳統向現代的跨越,就不能遵循歐美發達國家自發的漸進式的現代化道路,而須實行“趕超型”戰略,集中資源優先實現部分重點領域的現代化,而后再依次進行其他方面的現代化更新。為了獲取動員、整合全社會資源的能力,在全國范圍內建設垂直的領導體系就成為一種必須。中央掌控全局,地方嚴格執行中央政策,上下步調一致,從而形成合力推進現代化進程。在中國,由於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存在,集中的特點就體現得更為明顯。

應該說,國家主導的現代化策略使我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迅速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也使我國在改革開放時期能夠迅速實現經濟轉型與騰飛。但是國家主導的現代化進程也存在自身問題,其一是相對較為集中的行政體制使國家各級官員都掌握很大權力,而缺少必要的監督;其二是經濟、技術的現代化革新容易,而文化、制度的現代化革新緩慢,從而使硬性、軟性現代化不能協調發展,容易引發社會問題。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權力獲取利益的渠道日益增多,軟性現代化發展滯后,使權力日益為人們所崇拜,這種高強度的動員型國家體制逐漸成為了誘發官本位現象的現實原因。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