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10:50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黨委副書記全海:井教授的報告思路清晰、內容詳實,對我們深入領會十八大報告精神和今后的工作部署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四項要求,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願景。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當前,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面臨的氣候變化、生態惡化、能源資源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全球性挑戰日益突出,如何在保持經濟穩步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保護好身邊的環境,有效應對全球發展面臨的挑戰,是我國高等教育和林業工作者面臨的十分緊迫的問題,也是高校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校作為林業高等院校的排頭兵,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我校出台了《關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實施意見》,校黨委對學習貫徹工作進行部署,今后,學校將通過講座報告、黨日(團日)活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認真組織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的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領會十八大精神實質﹔充分利用報紙、網絡、櫥窗、博客等宣傳陣地,做好相關宣傳報道和師生的思想引領﹔結合自身工作和學習實際,緊緊圍繞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和我校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重新審視工作思路和工作布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國家改革建設和學校科學發展的各項事業中來,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科技規劃綱要,為建設美麗家園而努力奮斗!
人文學院陳新明:12月21日上午,我在圖書館五層報告廳聆聽了清華大學井文涌教授主講的學習十八大精神的報告會。井教授圍繞十八大最新精神,暢談了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和知識。內容詳實,令人感觸頗多。環境保護的內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包括“保護自然環境”與“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兩個方面。這就是說,要運用現代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和掌握污染和破壞壞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的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因此,我們都要既有生產觀點,又要深刻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搞好環境保護,保護環境也要促進生產發展,作到環境效果與經濟效果的統一,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為人民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
人文學院蘇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工農業的現代化,保護和改善環境就成為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已走過的道路早就証明,沒有一個清潔的環境也就沒有現代化。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如果不注重環境保護工作,甚至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和退化,則不隻與我們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會危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身。這是由於:自然資源的退化和破壞將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隨著生產的發展勞動人民對環境的要求愈來愈高,如果環境污染嚴重將會引起尖銳的矛盾,影響人的生產積極性﹔現代化的生產裝備(設備、儀表等)需要一個清潔的環境(精密的產品也是如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搞不好環境保護也就難於實現現代化生產。實踐還証明,生產建設和生態平衡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是經濟建設中的戰略性問題。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比例關系失調,花幾年功夫可以調整過來。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沒有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是難以調整過來的。這樣來分析問題,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迫切性。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鑫:12月21日上午在圖書館五層,我有幸聽取了清華大學井文涌教授的“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著力點”專題報告。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井文涌教授引用十八大報告,引發了大家對環境保護的深度思考。在2個小時的演講中,井文涌教授運用了大量生動的事例,配合詳盡的數據與圖片,以其豐富的知識與獨到的見解讓我對中國的環境問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堅定為中國環保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和信念。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是尊重自然,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生態平衡﹔現有途徑是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其最終目標是建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秩序。堅持可持續發展,是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之一。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環境改造能力和環境保護意識提高的重要保証,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物質基礎。十八大所倡導的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觀念必將深入人心,從而全面促進環保行業發展。結合自己最近找工作的體驗來看,雖然沒有以前的就業形勢好,但是相比於其他專業,經濟形勢對我們的就業影響還是相對小些的,所以我們不能失去信心,要繼續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中國環保事業貢獻力量也實現自己的價值。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聶超:12月21日上午,很榮幸聽了原清華大學環境系主任井文涌教授來我校做的報告“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著力點”。井教授就我國目前的環境問題和十八大報告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內容作了較詳細的講解和深刻的剖析,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更是一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從報告中我了解了我國目前所面臨的嚴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但同時也堅信了我黨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決心。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生態環境意識開始覺醒以來,人類對生態環境問題的認識,以1972年聯合國首次人類環境會議、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2002年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以及今年6月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為標志,發生了四次歷史性飛躍。這也為我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新鮮觀念和學習借鑒。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其文章《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提出生態文明,貴在創新,重在建設,成在持久。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干線、大舞台和著力點。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關鍵要在環境保護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環境保護取得的任何成效,都是對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積極貢獻。井教授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解決環境問題僅僅依靠環境環保本身的技術是不夠的,環境保護涉及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和各科學領域,是各行業各部門的共同責任。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任務具有長期性、艱巨性。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應當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在資源可接續、環境能承載的前提下,推動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走上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軌道。雖然我們只是普通的大學生,力量微小,但我相信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學好環境工程的專業知識,為以后的環境治理工作打好基礎就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同時也要主動關心國家各方面的建設和支持黨的領導方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