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為什麼要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2012年12月24日08:3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3.龐大的流動人口會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什麼影響?

  大規模流動人口對國家和社會產生巨大負擔和壓力,不利於社會秩序的穩定。

  翟振武:這種長時期、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產生了巨大的流動成本,對流動人口本身、流入地和流出地、整個國家和社會都會產生極大的負擔和壓力,這種負面影響是非常深刻和長遠的。

  首先,由於流動人口每年的季節性回流,給國家交通運輸業造成極大負擔,也讓流動人口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其次,流動人口往往在流入地和流出地均擁有一套生活設施,不僅加大了流動人口的經濟負擔,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第三,頻繁的流動使得流動人口不能夠長期從事相同的崗位或者行業,不利於流動人口工作經驗的長期積累,不利於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施,這就導致流動人口無法轉變為具有現代高技術水平的產業工人隊伍,不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時,伴隨著流動人口規模的不斷攀升,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流動兒童等特殊群體問題日益突出,傳統家庭的完整性和功能面臨嚴峻挑戰。最后,這種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不利於社會秩序的穩定,尤其是平等、公平等社會意識更加強烈的新生代農民工數量不斷增加,與同輩城市市民的橫向比較使得他們的權益意識更加強烈,由此衍生的各種社會矛盾與沖突更加尖銳,成為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隱患。

  中國已經走過的“虛高”的城市化道路在城市化的初期階段是必要的,也是適合國情的。但是,在流動人口規模達到2.3億和城市化率已經突破了50%的社會背景下,“虛高”的城市化道路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負面效應,在方方面面都對社會經濟發展增加了隱形的壓力。可以說,建立在流動人口基礎上的現行城市化道路不僅代價高昂,而且很不穩定,難以持續。

  4.如何看待一些不同意“流動人口市民化”的論點?

  目前一些不允許農民工轉變為市民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翟振武:目前流動人口無法與城市戶籍人口同等享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改革開放三十余年后,我國社會經濟取得豐碩的發展成果,社會、經濟、政治環境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以往限制農民進城生活、工作的原因已不復存在。

  目前一些不允許農民工轉變成市民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有觀點認為我國的農業生產無法支撐規模龐大的城市人口,但是現實已經有力地反駁了這種說法,我國現在的農業已經在支撐著51.3%的人口在城市生活。還有觀點認為目前城市無法容納這麼多人口,因而不認同讓農民工轉變為市民,但現實是2.3億的流動人口已經在城市生活、工作多年。也有觀點認為流動人口會影響城市市民的福利,這也完全可以通過政策和制度設計逐步解決。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促進流動人口有序定居城市、落戶城市,實現流動人口有序市民化才是解決流動人口問題的出路。也隻有實現流動人口市民化,才能夯實城市化的基礎,這將比單純地提高城市化率更為重要。隻有讓流動人口徹底融入城市,轉變為真正的城市居民,才能促進社會融合,才能推動中國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5.如何實現流動人口市民化?

  經濟活動市民化、公共服務市民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戶籍管理市民化。

  翟振武: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促進流動人口定居城市,實現流動人口市民化才能夯實城市化的基礎。市民化的內涵應包含四個層面,一是經濟活動市民化,要逐步縮小流動人口在就業、工資、消費等方面與戶籍人口之間的差距,提高流動人口經濟地位,實現經濟平等﹔二是公共服務市民化,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讓流動人口在居住地與戶籍人口享受同等的計劃生育、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務﹔三是生活方式市民化,要讓流動人口真正地融入城市,融入社區﹔四是戶籍管理市民化,要打破以戶籍為依托的社會管理體制,消除城鄉二元體制壁壘。

  那麼,應如何實現流動人口市民化?(1)要促進流動人口全面社會融合,促進農民工融入企業、家庭融入社區、子女融入學校,到最終群體融入社會。(2)實現均等化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應面向常住人口,而不僅是戶籍人口,實現流動人口與市民的同等待遇。包括清除流動兒童進入公立學校的障礙,實現子女教育“同在藍天下”﹔實現與市民一致的衛生服務可及性和覆蓋率﹔將流動人口納入城鎮保障住房范圍,改善其居住條件。(3)提供就業服務,促進流動人口獲得長期的、穩定的工作。應加強流動人口技能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和素質﹔完善就業體制,保証流動人口簽訂完善的勞動合同,獲得與市民一樣體面的工作﹔工資與收入應與市民同等增長,促進其生存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社會經濟地位的提高。(4)形式上,也是本質上最重要的是實現流動人口入籍落戶。

  當然,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就全國而言的,要有序進行。有些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本身已經很龐大,如何落實,還需要認真研究。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