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2012年第三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綜述
2012年12月24日08:0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7日上午,第三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開幕。記者 萬鵬 攝

12月17日至18日,由中國延安干部學院主辦,新華網協辦的第三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舉行。全國部分組織部門、黨校、干部院校、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的有關領導同志和專家學者100余人參加了論壇。

論壇圍繞“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個主題,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學習中央領導同志關於黨的建設和黨性教育工作的有關講話精神,進一步研究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在群眾觀教育方面所肩負的歷史重任,深入探討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黨性教育問題。論壇著眼於工作研究,兼顧經驗交流和理論探討,注重實效,力求創新,把政策解讀、主題發言、現場互動、遠程論壇、案例分析、分組討論、教學觀摩等形式結合起來,好做法、好經驗得到了充分交流,新思想、新觀點引發了新思考,新思路、新舉措達成了新共識,達到了交流經驗、研究問題、相互啟迪、明確思路、共同前進的目的。論壇就“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有關問題取得了廣泛共識。

一、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是貫穿十八大精神的“魂”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強調“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准”,並鮮明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研討中,大家認為,十八大這一精神體現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彰顯了科學發展觀關於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核心立場。報告就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的8項具體要求中,“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貫穿其中的一個“魂”。求是雜志社黃葦町研究員對此作出了解讀,他認為,堅定理想信念的核心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做到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發展黨內民主,是要通過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實現科學發展、增進人民福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為了把真正得到人民信任的干部選拔上來﹔堅持黨管人才,是為了開創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動局面﹔創新基層黨建,是為強化黨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紐帶﹔反對腐敗是堅持黨的宗旨的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強烈期盼﹔維護黨的集中統一,是黨的戰斗力的基礎,也是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所在。因此,努力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是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重要內容。研討中,大家一致認為,隻有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我們黨才能經受住考驗,抵御各種挑戰,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二、黨群、干群關系是事關黨和國家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

大家一致認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黨群、干群關系,一切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標准,在不同歷史時期都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但同時也要看到,在黨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群關系面臨很多新問題、新挑戰,也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危險依然存在。如何看待和保持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認為,既要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全黨全社會共識,建立新時期黨群命運共同體關系,也要從經濟發展和縮小收入與財富差距的角度考慮,還要加強全社會廣泛的民主和法制的教育。有的代表認為,一些領導干部漠視群眾,習慣從官場上來,到官場中去,黨的群眾路線和優良傳統受到踐踏,損害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代表們認為,一是某些政策法規制定沒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要求,二是體制、機制尚不健全,三是一些干部不會做群眾工作,群眾觀念淡化等等。有代表認為,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人民對政黨並不是一次選擇定終身,他們選擇政黨主要是看這個黨能否真正帶領人民實現科學發展和共同富裕,能否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如果我們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特權等問題,不能解決好科學發展的問題,人民群眾對執政黨就會缺乏心理認同。研討中,大家一致認為,黨群、干群關系是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和黨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問題。

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員干部堅強黨性的表現

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集中體現。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歸根結底是黨性問題。實踐一再証明,凡屬正確的領導,必然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成都市委黨校劉益飛教授對此作了深入剖析,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有著堅實的階級基礎和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黨性是歷史的、具體的和發展的,在不同時代條件下,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面臨著不同的挑戰,有著不同要求。在新形勢下,警惕“最大危險”,發揮“最大優勢”,必須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唯其如此,黨的執政基礎才會堅如磐石。研討中,大家一致認為,為人民服務是黨性的核心,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核心就是要強化這一宗旨意識。

四、從人民群眾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

群眾是黨的力量之源和智慧之源。黨的自身建設必須順應群眾的期待和要求,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凝聚群眾智慧和力量。黨隻有深深扎根於群眾之中,才能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案例分析表明,陝西省太白縣通過“三問三解”活動,認識了群眾智慧、了解了群眾願望、堅定了服務群眾的信念。他們建立了“包抓幫扶、民情聯絡、決策咨詢、督辦落實、群眾評價”五項工作機制﹔創立了“問、析、解、訪、糾”五步工作法,改進了工作作風,加強了基層組織,推動了科學發展。遠程論壇把我們的視線拉到千裡之外,從“孟連事件”到“孟連經驗”,大家一同回顧,一同總結,一同深思。這個遠程案例再次告訴我們,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需要轉變舊的思維模式和工作作風,要堅持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本,牢記民意不可違、民智不可棄、民力不可失、民心不可欺。

五、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既要繼承優良傳統又要改革創新

代表們認為,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起家資本”、“看家本領”和“發家途徑”。自建黨以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黨之所以堅強有力、戰無不勝,關鍵就在於始終堅持了群眾路線。在井岡山時期和延安時期,“軍民一家親”、軍民“心連心”佳話頻傳。對於這些優良傳統,我們必須繼承和弘揚。有的代表認為,在新的形勢下,要准確把握當前群眾工作的主題、內涵和特征,創新群眾工作新機制新方法。中央黨校祝靈君教授還提出了做好群眾工作的“十大原理”,從理論角度為我們提供了新參考新啟發。江蘇省信訪局原巡視員張雲泉同志結合自身長期做信訪工作的體會提出,對待群眾要有真心,接待群眾要有熱心、面對困難群眾要有同情心、幫助群眾要有誠心、解決群眾困難要有決心等等。這些都是十分寶貴的經驗。

六、加強群眾觀教育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手段

群眾觀教育說到底是價值觀教育,根本上是黨性教育。有的代表認為,加強群眾觀教育必須把黨的根本宗旨和優良傳統作為教育黨員干部的基本素材,挖掘黨群關系歷史資源,在“轉換”上下功夫﹔凝練黨群關系教學主題,在“深入”上下功夫﹔整合黨群關系研究力量,在“出精品”上下功夫。有的代表認為,要注重發揮新時期先進模范人物教育作用,緊扣時代主題,緊貼中心任務,既要發揮優良傳統,又要避免出現“借古諷今”,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大家一致認為,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是群眾觀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要積極承擔起這項歷史重任。同時,要充分發揮好新聞媒體在黨群關系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唱響主旋律,形成凝聚力,佔領輿論制高點。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