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第三屆黨“延安論壇”專家學者雲集,共同研討黨性教育

人民網記者對話專家: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營養

人民網記者  萬鵬

2012年12月21日17:1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12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舉行。開幕當日《求是》雜志社研究員黃葦町作為特邀嘉賓做客論壇,就“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准確把握黨建工作和群眾工作的新要求”這一主題做主題發言。論壇第二日,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圍繞“延安時期的群眾觀”進行第三場論壇發言。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與現場嘉賓進行對話交流。

首場論壇:記者與《求是》雜志社研究員黃葦町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未來改革問題展開問答

記者:您好,黃老師,我是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們在2013年還要繼續保持穩健的經濟政策,那麼在經濟達到穩定狀態下,客觀上為今后改革提供的空間更大了。記者向黃葦町研究員提問,在明年的改革空間中,中央會採取哪一些措施把反腐的改革力度加大?在改革的過程中,有哪些措施可以讓我們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更加親近?謝謝。

黃葦町:大家可以看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產生以后,首先上作風上讓大家感到了最直接的轉變。像過去我們中紀委發過很多文,這一次沒有發那麼多文,就是中央給政治局委員發了,其余就不用發了,自己都知道該怎麼做了。首先中央從約束自己開始,這一點使大家感到眼睛一亮,這是一個很突出的感覺,應該說我們下一步在民生領域的投入還會繼續加大。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要更加圍繞怎麼樣能夠改善民生。在這個事情上,我們下一步的改革要進一步在反腐上加大力度,因為現在很多民生投入是不是到了老百姓那裡,這個確實值得研究。民生投入的力度不能完全靠上級不斷的檢查,我們是要靠群眾自下而上地把問題反映出來,以便我們及時的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保証我們的民生落到群眾的手上。中央要求保証中央的事權財權和地方的事權財政一致,因為過去是事權大財權小,有的時候有的地方政府賣地是迫不得已,無法彌補資金缺口,下一步中央在這方面在財稅改革上給地方更大的財權,讓他們自主的解決很多的民生問題,考慮自己的發展。這一點也會對我們今后人民生活的幸福進一步增強幸福感。

第二場論壇:記者與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就民生保障問題展開問答

記者:您好,我是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昨天《人民日報》發出社論《堅持穩中求進》,其中提到一句話是“穩中求進、扎實開局必須加強民生保障”。今天您講到延安時期的群眾觀,請問延安時期的群眾觀中對民生保障的關注是否對對當今社會民生問題的解決有借鑒的意義?謝謝。

陳燕楠:肯定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剛才論壇的時候有一個專家講到一個觀點,說當時的群眾多是弱勢群體需要我們提供幫助,我覺得這個話還不完全,因為實際上我們在陝甘寧邊區治理過程中,我們對老百姓有一定的索取。當時在陝甘寧邊區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怎麼解決老百姓負擔的問題,怎麼在索取過程中怎麼做到合理,然后盡可能的去減少這種索取,使得老百姓獲得更多的福利。

那個時候應該說我們做的是好的,陝甘寧邊區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在邊區的這段時期裡,大量的國統區難民往這邊流動,因為他們認為這邊的稅負更低一些,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這是一個方面,這是在收益上。

另外在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方面,我們陝甘寧邊區也有非常多的好的經驗,因為時間我不能夠再去做詳細的解析了。比如陝甘寧邊區剛剛開始的時候,文盲率、抽大煙的,還有巫神神婆等等這些低俗的社會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經過社會治理這些方面有了大量的改善,特別是教育和衛生方面,這些都為我們當今做好民生工作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責編:萬鵬、李曉明)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