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王偉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

2012年12月20日07: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二、總布局是五位一體

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規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部署,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方向,明確了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工作方針和奮斗目標。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既有明確的指導方針,同時對總體布局的認識也隨著實踐的發展而逐步深化、不斷完善。1986年9月,我們黨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並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明確提出一系列“兩手抓”的戰略方針,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提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

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一系列提法的基礎上,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黨的十七大報告全面論述了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從提出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到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深化,反映了我們黨對“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科學發展重大戰略問題認識的深化,是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大理論創新亮點。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扎扎實實抓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打勝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場硬仗,把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2.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人民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說到底就是發展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要以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以加強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証,以實行社會主義法治為基本保障,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3.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必須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努力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4.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文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道路。必須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更加注重社會建設,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5.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內涵更加豐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必須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必須從源頭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