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戰略機遇期是黨基於自身歷史任務和客觀環境,對中國所處時代背景和國際國內形勢作出的科學判斷。我們黨對爭取戰略機遇期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
章沁生: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本質是和平發展,這個思想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鄧小平同志關於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論斷。鄧小平以大戰略家的眼光,對戰爭與和平的關系作出新的科學判斷,果斷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擺脫了階級斗爭和戰爭近迫的思想羈絆。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在同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強調:“如果我們錯過了這一二十年,就很可能錯過了整整一個時代。”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上進一步強調,必須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習近平同志最近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發生新的變化,全黨同志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志關於抓住戰略機遇、推動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從政治和戰略的高度,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層面,凝聚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識。
記者:學習理解戰略機遇期思想、回顧爭取戰略機遇期的偉大實踐,帶給我們哪些重要啟迪?
章沁生:第一,戰略機遇期是我們黨對時代與環境的正確把握,是對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思想的豐富和發展﹔第二,戰略機遇期的本質是和平發展,核心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第三,戰略機遇期是極其珍貴的、稀有的、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必須緊緊抓住不能錯失﹔第四,戰略機遇期是中央對國家工作全局和長遠發展作出的戰略判斷,絕不能因一時一事而動搖、而偏離、而改變。
記者: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並不是說我們面前就沒有挑戰了。如何看待我們面臨的矛盾和風險?
章沁生:我們已經贏得了本世紀初前十年的機遇期,爭取后十年的機遇期會更加艱難、更為不易。一是國際形勢變動引發的矛盾。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國際戰略形勢發生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世界格局多極化呈現加速發展趨勢,但多極化格局尚未形成,傳統大國仍然主導著世界格局,新興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作用力很有限,多極化進程中新舊矛盾增加了國際關系的復雜性﹔國際政治秩序、經濟秩序的基點體現著西方發達國家的利益取向,打破舊有勢力的利益格局實為不易,構建各國共贏發展的政治秩序、經濟秩序的路程還很艱難﹔國際金融危機的本質是西方經濟運作失誤帶給國際社會的,由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各國分擔,危機暴露了西方經濟體制的結構性矛盾,對世界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沖擊影響不可低估﹔強權政治遠沒有退出歷史舞台,運用戰爭手段解決沖突頻繁發生,世界和平還是人們的一種期盼和願景。
二是中國和平崛起面臨的阻力。西方國家不會輕易放棄主導國際事務的地位,他們竭力阻撓和遏制中國發展,提高“門坎”、實施貿易保護、制定不公平的“游戲規則”,強迫中國承擔超出實力的責任,企圖將中國拖入各種矛盾的漩渦,一些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崛起心存疑慮,這給中國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社會安全等多個領域帶來嚴峻挑戰。
三是中國與一些國家集團的戰略沖突。一些國家集團不希望看到中國的發展和崛起,長期對中國實施戰略遏制。例如,美國西線戰略完全得手並對俄羅斯形成擠壓的戰略態勢,經過兩次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在中間地帶形成了瞰制的戰略態勢,開始加速推進東線戰略,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高調重返亞太,介入南海事務,加大對中國戰略圍堵力度,中美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戰略碰撞很難避免。
四是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干擾因素。中華民族復興進程始終伴隨著圍繞祖國統一的斗爭,始終存在著海洋權益和領土爭端的斗爭。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對台工作的主題,如果台海發生大的戰事,會嚴重影響機遇期。朝鮮半島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如果半島出現重大危機,我國應對不妥也會影響機遇期。南海形勢非常嚴峻,東盟化、國際化趨勢加速發展,解決南海事務更加棘手。周邊國家掠奪性開採油氣資源,對我國海洋資源造成嚴重損失,並形成對主要島礁、重要海域的實際控制。我國在捍衛國家海洋權益的斗爭中與周邊國家會出現利益沖突和危機事態。
五是改革開放事業遇到的現實問題。我國正處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攻堅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發展不均衡帶來的區域差別、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和分配不均等問題,容易造成不同利益訴求的群體性事件,給社會穩定帶來不穩定因素。隨著國際互聯網廣泛應用,各種文化思潮互為激蕩,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境內外敵對勢力挑戰我們黨的執政地位,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企圖十分明顯。強化黨的執政意識,強化國家利益觀念、強化捍衛社會主義制度立場,顯得緊迫而重要。(下轉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