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用“四化”同步將我國現階段發展中的幾個重要任務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體現了一種系統化思維、頂層設計、全面推進的改革發展新思路。“四化”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又與我國現階段幾大戰略緊密相連,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核心內容,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關鍵所在。“四化”都值得深入研究,這裡我想重點探討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城鎮化是我國現在所面臨的富有時代特點的新任務,農業現代化是我國無法繞開的一個歷史性課題,必須把這些發展中的突出矛盾、突出問題綜合起來考慮,才能順利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才能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目標。
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城鎮化是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人口、鄉村生活生產方式轉化為城鎮生活生產方式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回避農業現代化,隻有實現了農業現代化,才能把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而真正走向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要求實現農村土地的產業化經營、規模化流轉、現代化發展,是未來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抓手。農業現代化有利於解放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業的規模化水平和抗風險能力,用更少的農村勞動力就能解決糧食生產問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現代化使更多人可以進入城市,享受城市文明,為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即使是仍然留在農村的人口,也可以通過農業生產關系的再變革,農業生產方式的再創新,以農業工人的身份從事生產,不但會有較高的收入,也可以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實現在農村享受到與城市一樣的高品質生活。
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必須相互協調、同步發展。過去有一段時期,我國實施的是“農業支援工業”、“農村支援城市”戰略,城鎮化進程明顯快於農業現代化進程,但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半城鎮化”、“農村空心化”等問題。目前我國名義上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1.27%,其中1.59億外出農民工就佔到城鎮人口的23%。大部分農民工並未真正融入城市,而是處於“兩條腿都不能著地”的尷尬境地:一條腿抬起來想要邁進城市,但難以和市民一樣平等享受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也就不能真正踏入城市,在城市立足﹔一條腿想要從農村抽離出來,但苦於后顧之憂將離未離,即還保留農村戶口與土地,人已經長期離開農村、脫離農業,以至有的房屋多年失修、宅基地茅草叢生,部分耕地甚至拋荒。與此同時,許多農民工不得不把家人留在農村,在農村形成了一個以婦女、兒童和老人為主體的龐大留守群體。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還是要依靠高質量的、真正的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並且這二者要同步推進、協調發展。要推進高質量的城鎮化,使廣大農民工能夠實現第一條腿落地與第二條腿離地,關鍵在於體制機制創新,包括農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創新、農村土地規模化流轉的制度創新等,使土地變成資產,使農民從中獲得的資產收益,成為其雙腿邁進城市的重要物質保障。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關鍵在於“一個出來、兩個進去”。“一個出來”是富余勞動力從農村出來,將他們佔有的土地“騰”出來,“流轉”給農業種植大戶,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兩個進去”,一是資本進去,即推動農業產業化、組織化水平提高,解決“單個農戶闖市場,小舢板面臨市場大風浪”的困難和問題﹔二是知識進去,即通過農業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吸引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進入農業生產,提升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信息含量、知識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