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石仲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科學發展觀提升為黨的指導思想

2012年12月03日13:40    來源:天津日報

科學發展觀提升為黨的指導思想,還有歷史的客觀需要。從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個又一個地提升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歷史看,這個需要是十分明顯的。

首先,關於毛澤東思想。

在上個世紀40年代初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發表后,就有專家學者撰文認為中國“有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開始提出“毛澤東同志的思想”、“毛澤東的理論和策略的體系”等概念。整風運動開展后,全黨首先是黨的高級干部,通過對歷史問題的深入討論,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不僅認識到毛澤東在革命實踐上是黨的正確路線的代表,而且在理論上對馬列主義有創造性的發展,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集中體現,中國革命要取得勝利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因此,1945年黨的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其次,關於鄧小平理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方位地撥亂反正,努力推進在思想路線上從兩個凡是到實事求是的轉變、在政治路線上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在經濟發展方針上從僵化半僵化封閉半封閉到全面改革開放的轉變,國家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在1982年黨的十二大將新的路線和方針政策昭告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87年黨的十三大宣布:中國共產黨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還初步建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大體輪廓。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又為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指出了明確方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步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黨的十四大首次提出“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稱謂,並指出這個理論“是引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指針”。經過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近20年實踐經驗的總結,1997年黨的十五大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作了進一步提升,不僅正式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更加鮮明簡潔的科學概念,而且高度評價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樣,鄧小平理論成為黨的行動指南反映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再次,關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在歷史進入新的千年世紀之際,面對世情、國情和黨情發生的重大變化,如何跟上時代步伐,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執政黨和怎樣建設執政黨的問題日顯突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一個由治黨及治國的理論回答了歷史的需要。這就是從作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代表來說,中國共產黨執政必須具有更加強大的物質基礎﹔從作為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代表來說,中國共產黨執政必須具有更加強大的精神基礎﹔從作為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來說,中國共產黨執政必須具有更加強大的群眾基礎。隻有這樣,社會主義中國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更加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才能始終成為帶領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這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歷史背景,也是2002年黨的十六大也將其確立為新的指導思想的基本考量。

再來看科學發展觀。

在新世紀新階段,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一方面需要科學判斷國際形勢和世界發展趨勢,認真汲取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進一步把中國的發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來思考﹔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刻總結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以及我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階段性特征。這樣,順應時代潮流和國情需要便提出了科學發展觀。10年的實踐証明,科學發展觀是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又好又快地進步發展。黨的十七大在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時,包括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作為戰略思想的科學發展觀。這三個理論的關系,可以從兩個維度來把握。從橫向看,它們是根據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需要而提出的,是總結那個階段實踐經驗的理論創新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是與時俱進對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遞進性。從縱向看,由於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本源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由治黨及至治國的理論,主要是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執政黨和怎樣建設執政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相對於鄧小平理論來說,更多地側重於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問題。科學發展觀由於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賦予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它對於鄧小平理論,更多的是豐富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這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對於鄧小平理論都具有縱深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已經在10年前提升為黨的指導思想了,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提升為指導思想乃勢所必至。這是黨的指導思想發展的歷史邏輯所使然。

上一頁
(責編:張湘憶(實習)、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