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以生態文明建設的十個基本體系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建設美麗中國,不能就生態文明建設孤立地看待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整體觀、系統觀的方法論,以四個文明的協同創新和十個基本體系建設,全方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一、四個文明協同發展體現了構建生態文明的系統觀和方法論
黨的十二大指出,我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十六大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確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十七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寫入黨代會報告,要求建設生態文明﹔十八大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和歷史地位。這表明,當代中國社會文明體系必然是包含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四個文明”在內的協調建設和發展。其中,物質文明主要解決人類與科學技術的關系,精神文明主要解決人與文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政治文明主要解決人與國家權力的關系,生態文明主要解決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四個文明共同推動了社會進步,促進了和諧社會的構建﹔生態文明是對現有文明的整合與重塑,是一種更為高尚的發展目標,它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發生了與生態文明建設內在要求相一致的生態化轉向。
二、政治文明建設為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提供政治保障
堅強的組織領導保障體系。要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開,卓見成效,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在思想上,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提高領導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和本領﹔在領導體制上,黨委、人大、政府、政協要各司其職,著力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執法檢查和工作評議,著力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部署和組織落實,著力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在工作作風上,必須進一步轉變作風,提升工作實效。要進一步完善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化建設和生態社會構建的全方位考核機制、評價指標體系,引導干部群眾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考核機制上,要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制定出台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辦法,強化對各級班子、干部的考核和問責。
完善的綠色政策引導體系。這裡主要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在整體上,要將綠色經濟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決策,特別是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經濟刺激方案以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要遵從綠色政策的指引和指導﹔二是在具體的方案實施中,要完善鼓勵節能環保的財稅體系,研究制定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產業政策,深化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証券、綠色稅收、綠色採購、綠色貿易等一攬子細化措施和環境經濟政策,從而推動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全面綠色化。
完備的法律制度保障體系。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要求,制定與修改一系列有助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並強化這些法律的監督與檢查,使之能夠得到貫徹落實。從法的淵源角度看,一要更加重視環境法制基礎研究工作,加強空白領域的環保立法研究﹔二要多方面分層次有步驟地推進人大環保立法工作﹔三要積極推進政府規章的制訂,加強行政復議等行政爭議化解機制,提高應對行政復議、訴訟的能力﹔四要加強地方標准研究制定﹔五要嚴格管理環境執法工作。通過制度設計,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政治保障。
三、物質文明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綠色的生態經濟及其產業體系。第一,以應對氣候變化為重點,特別是著眼於“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實施,發展低碳、生態產業。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環保產業等為切入點,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與調整,培育新興綠色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對節能、提高能效、潔淨煤、可再生能源、先進核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第二,要更加注重對傳統工業經濟的生態化改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現代化的綠色技術支撐體系。我們應當從環境戰略、環境應用技術和環境標准研究等方面入手,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優勢、關系生態文明發展全局和生態安全的關鍵領域,作為生態技術創新的突破口。
規范的綠色企業運營體系。企業應把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企業發展機制轉變為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統一發展機制﹔把“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轉變為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生產、綠色科技、清潔生產、零排放、循環經濟新模式﹔把單一的技術層面的污染防治轉變為戰略層面的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模式。
四、精神文明建設為生態文明提供思想保証、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當前,思想道德教育必須補充生態道德教育的課程﹔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必須更加重視生態教育科學文化體系的建立和全民生態教育的培育。
廣泛的社會公眾參與體系。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建立廣泛的社會參與體系,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投入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使全社會廣泛參與成為一項實踐生態文明的自覺行動。山東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提出了“生態文明,匹夫有責”的觀點,是動員全社會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一個很好的宣傳語。
科學健康向上的消費體系。一是倡導適度消費,崇尚節儉生活。二是積極參與“綠色消費”,這應該成為人類實踐消費道德的一種新境界。簡朴生活、低碳生活和公正生活,這是更高級的生活結構,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以這種生活方式生活,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需要,是新生活的潮流。
廣泛的交流合作體系。既要加強和探索建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平台與機制,也要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經濟發展道路,共同維護人類地球家園。
(作者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原政委、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