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張國祚:從黨的十八大報告看文化強國之路
2012年11月28日09:1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可以從四個方面努力

記 者: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力,開創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這是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印尼的《星洲日報》發表評論稱,莫言獲獎是中華文化軟實力走向世界的象征。您對莫言獲獎是怎麼看的?

張國祚:首先,作為中國人,我對莫言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表示衷心祝賀,這也是中國文學的一份殊榮。但是,我們也不必把諾貝爾文學獎看得太重,因為那只是少數西方文學家對自己能夠接觸到、能夠了解的、能夠欣賞的文學家的認可。相比較而言,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是比較客觀公正的,是能夠得到世界普遍認可的,少有異議。而諾貝爾文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往往和意識形態密切相關,而且往往和一定的國際政治形勢相關。

其實,中國古代有很多歷史文化名人,比如孔子、老子,他們的著作早在18世紀就已經傳播到了西方,而且得到了高度的評價。中國古代的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他們的作品家喻戶曉,不僅影響了中國的若干代人,而且影響了亞太地區的一些國家,比如日本、韓國等等。還有近現代中國的魯迅、老舍、矛盾、巴金等人在文學上的貢獻、對中國社會進程的影響,絕不亞於任何國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毫無疑問,莫言獲獎對擴大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絕不能僅僅靠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來提高。

記 者:文化軟實力既然這麼重要,在未來中國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來擴大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張國祚:事實上,我們所講的優秀的文化,其中很重要的是指能夠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文化,能夠推動中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各方面發展進步的文化,而這樣的文化最核心、居於指導地位的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因此,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

中國文化軟實力,為什麼強調“實力”呢?文化軟實力和物質硬實力的區別在哪裡?物質硬實力是指一切有形的、可以計量的,表現為物質力量的實力;而一切無形的、難以計量的,表現為精神力量的實力,就是文化軟實力。

那麼,我們文化軟實力的核心是什麼呢?怎樣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第一,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必須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深入人心。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核心是什麼?首先,它能夠通過文化吸引力、文化凝聚力、文化感召力、文化創造力、文化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國力;其次,它能夠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最后,它能夠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這三個方面功能的形成,必須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深入人心。這是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第一重要的要求。

第二,中國的經濟進一步發展,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

那時候中國的文化將會更加受到各國人民的關注。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一些國家已經興起了漢語熱,這實際上就是因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而希望通過熟悉中國文化來擴大對中國的交往。我們在國外有300多個孔子學院、200多個孔子學堂,這都說明以漢語國際傳播為先導的中國文化擴大了在世界各地的影響。

第三,我們要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具有雙重屬性和兩個效益,一是它的商品屬性,可以賣錢;二是它的意識形態屬性,可以傳播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它還有兩種效益,一是經濟效益,可以創造財富,增加GDP;二是社會效益,可以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也就是說,文化產業為文化軟實力的傳播提供了載體和平台,提供了傳播渠道和媒介。

世界主要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佔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國達25%,中國還不到4%。據有關統計,美國在世界文化產業市場中所佔份額已經達到43%,歐盟佔了34%,兩者總共佔了77%的比重,再加上日本的10%左右,韓國的5%左右,隻剩下7%才是中國和其他所有國家在世界文化市場中所佔有的份額,顯然這和我們國家總體經濟規模太不相稱了。不過這恰恰說明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最大增長點就是文化產業,在把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也必然會使中國的思想文化觀念走向世界。

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也需要吸收、借鑒西方文化傳播的經驗。中國的文化產品、文化產業完全可以走向世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並不是我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的緊箍咒,正像國人喜歡某些美國大片一樣,說明西方影片中推崇的某些價值觀和我們的主流價值觀是存在某些交集的。在不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提下,我們的文化產品同樣也可以為西方受眾所歡迎,關鍵是要找准西方人的欣賞口味。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一個啟示。隻要我們能增加文化產品的藝術含量、技術含量,找准國外受眾的品位和口味,那樣我們的文化產品照樣可以走出去。而且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大,看好中國文化產品的國家和人民也必然會越來越多。

第四,我們一定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的要求,按照文化強國戰略的要求,進一步明確走什麼道路、堅持什麼方向、堅持什麼方針、堅持什麼原則、推動什麼樣的發展、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把我們的文化建設得更加扎實,中國文化自然就會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廣泛的影響。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務必重視人才。首先要改革文化體制,創造有利的人才培養選拔機制,使我們的文化創作人才、生產人才、傳播人才、管理人才、領軍人才,都能夠脫穎而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盡其妙,適應我們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各方面發展的需要。同時我們還要有激勵機制,使真正有作為、有創造能力的人才,無論從經濟、政治還是社會上都能得到尊重與承認。另外,對於市場渠道和融資渠道的開辟,以及政策環境的設定,我們都要盡量考慮如何有利於文化產業和文化的健康發展,並結合各地區各部門的具體實際,採取切實有效的有力措施。

正確認識文化產業政策體系構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記 者:正如您所說,文化產業對中國文化走出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十八大報告提出,為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有必要構建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那麼怎樣認識文化產業政策體系構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府在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重要作用?

張國祚:在構建文化產業政策體系的時候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我們文化產業的總目標是做大做強,這是第一要義,也是最重要的目標。政府要引導文化產業部門自覺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我們要把以人為本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核心立場,要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我們的文化產品所宣揚的主旋律,一定是為人民服務的,一定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一定是大多數人喜聞樂見的。這是我們最大的價值取向。以人為本再泛化一些,就是文化產品要走向世界,一定要以世界大多數人喜歡為追求的目標,應當有這樣的政策引導。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要把文化產業的發展放在整個文化發展的大局中去考慮,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去考慮。“協調”就是要使我們產業的發展和文化事業相協調,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起來,文化產業內部分工也要協調。“可持續”就是我們的文化產品、文化產業,應當是持續、健康、不斷發展的,而不應當採取短視的、急功近利的方式,從人才隊伍的培養、激勵機制的設定、市場的開拓、產品樣式的設計與開發更新、產品創新各個方面,都應當有長遠的目標和規劃。

“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我們要把文化產業的創作、生產、傳播、管理,同其他方面的協調統籌兼顧起來,文化產業內外發展都要統籌兼顧。

第二,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比如我們剛剛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必須逐步開放國內市場,文化市場也必須逐步開放,但是當時我們有一種擔心,擔心文化市場開放后,西方的文化資本、文化產品、文化產業、文化價值觀念必然蜂擁而來,這樣對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一種挑戰,會形成一種沖擊。如果我們因此收縮手腳,不敢邁步,那就勢必會妨礙西方資本的進入,妨礙我們在文化產業領域吸引外資、擴大中外合作。所以要放寬政策,允許外資的引進以及中外文化產業合作。在這個過程中,關鍵在於能不能堅持自己的底線,這個底線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堅持這個底線上,多向國外借力,使我們的文化資本越來越多,文化產業越來越壯大,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此外,在用人機制上要進一步搞活,真正做到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用人唯賢,這樣才能使文化產業能夠隨時找到最有力的人、最能干的人,創造出最好的文化產品來。舉個例子,喬布斯是一個棄兒,用中國話來說是一個野孩子,但是這樣一個人並沒有在美國社會中受到歧視,他開始搞創新的時候就是在自己家的車庫裡,並沒有什麼背景。最終他造就了一個傳奇。

第三,政府要給融資渠道適當開綠燈。文化產業要發展,政策要保障文化產業的融資渠道暢通。文化產業市場的開拓,不能任由市場規則橫行,對於搞得好的文化產業,我們可以幫助其做宣傳以引導市場,這對我們發展積極健康先進的文化產業都是非常必要的。

確保中國文化安全,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記 者:中國文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怎樣保持自身的文化安全呢?

張國祚:第一,要確保中國的文化安全,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也就是說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靈魂,歷史也証明了這一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如果剝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我們的文化既不是先進的,更不是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然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向哪裡走,要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決定。所以要想保証自身文化安全,就必須堅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發展文化。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文化產業的創作、生產、傳播各個領域裡去。

第二,要確保中國的文化安全,一定要正確看待我們黨的歷史,正確看待我們黨的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人物,特別是領袖人物,而其中最重要的領袖人物就是毛澤東。毛澤東不僅僅代表個人,他同我們的黨、國家、軍隊、歷史是密切相關的。當時蘇聯解體正是因為文化軟實力大廈坍塌,意識形態防線崩潰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崩潰的呢?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做了一個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由於他反斯大林,使蘇聯的意識形態出現了混亂,漸漸一步一步否定了蘇聯共產黨的歷史,否定了蘇聯社會主義,最后導致蘇聯解體了。這是一個非常沉痛的教訓。反觀我們的歷史,不可否認,毛澤東犯過錯誤,但是綜觀毛澤東一生,他不愧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思想家、理論家,是我們的偉大領袖,而且是一個空前的民族英雄。十八大報告對毛澤東的評價非常准確、深刻: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我們對毛澤東一定要有客觀、公正的認識,這樣才不會自己否定自己,不會自毀長城,我們的文化才能有正確的方向。

第三,要確保中國的文化安全,就要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文化自覺就是意識到文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認識到文化軟實力事關國家的興衰成敗,事關黨的生死存亡,事關人民的福祉安康。同時還應該注意到,要想維護我們的文化安全,對我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要有更深的體會。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淵源何在?源於我們五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積蘊了很多深刻真理、勵志精神、民族精神,以及有價值的思想。今天許多人的國家理想信念淡薄了,對國家的認同也淡薄了,民族的歸屬感也淡薄了,社會的使命感、責任感也淡薄了,這怎麼能行呢?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東西,我們要繼承下來,發揚光大,這樣才會更加自覺、自信、自強。

第四,要確保中國的文化安全,就不能夠丟棄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不是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一盤散沙,在國際上沒有任何地位,瀕臨亡國滅族的邊緣。經過一個世紀的奮斗,我們看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曙光,就是因為我們找到了科學真理,這個科學真理就是馬克思主義。回顧歷史,從19世紀中葉以來到現在,中國什麼時候像今天這樣富足?人民生活像今天這樣富裕?什麼時候人民享有這麼多的民主自由?什麼時候中國像今天這樣在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成為影響世界大局的大國,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二十國峰會,西方的各國政要都爭相和我們交好,無論是美國總統、國務卿,還是西方其他國家的政要,對中國的發展都很看好,評價也很高。美國之所以把它的防御中心從歐洲移到了亞太,就是為了防范中國,從反面証明了中國變強大了。實踐証明,馬克思主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真理。

第五,要確保中國的文化安全,還要注意以開闊的胸懷、眼界,自覺吸收全世界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魏源在《海國圖志》中講到“師夷長技以制夷”,先把西方列強先進的東西學來,然后再與之對抗。我們固然不追求對抗,而是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世界,但是我們把西方先進的東西學來,自身的文化自然更加強大、更加安全,自然就可以營造更加安全、和平、和諧的氛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自然歷史培育過程,無需急於定型

記 者:正如您所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維護中國的文化安全起了重要的作用。當下,很多專家學者都在關注並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天,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張國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盡管在表述方面並不簡潔、明快,也不易懂、易記、易傳,但是它所涉及的四個方面,無論哪一個方面對當代中國來說都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都是非常重要的,隻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方面去做,我們國家一定會發展得又好又快。

然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樣表述那麼長的句子,如果不易懂、不易記,老百姓就沒辦法踐行,所以要對其進行概括、提煉、升華。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自然歷史的培育過程,不需要刻意急著去概括。像中國古代講“仁義禮智信”、或“忠義孝勇”、或“忠孝節義”,並不是某一代人硬性規定的,而是經過世世代代歷史過程,漸漸被人們普遍認可的、深入百姓人心的。

此外,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已經有了初步的提煉,做出了三個層次的區分:一個是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一個是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個是公民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提煉都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與指導意義,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記 者:我們說文化強國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戰略角度來說,文化強國戰略給國家會帶來什麼變化,對個人來說會提供什麼樣的發展機遇?

張國祚:文化強國戰略對國家來說的意義在於,使我們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條腿和物質硬實力這條腿一樣強壯,使我們國家早日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文化強國可以保証國家各方面的發展有正確的理想信念、科學的理論智慧、強大的精神動力,豐富的文明知識,以確保國家朝氣蓬勃地健康發展。毛主席講,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那麼沒有文化的國家必然是落后的國家,所以隻有落實文化強國戰略,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真正強大、長盛不衰。

文化強國有兩層含義:一是文化本身強大,二是要靠文化推動國家強大。

對個人來講,在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文化追求,在品格修養、知識積累、精神歷練、提升智慧等方面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為自己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記 者:好的,非常感謝張主任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中國社科網、光明網聯合主辦的“十八大觀察家”欄目,為我們詳盡解讀了十八大報告的文化強國戰略。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張國祚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