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杜鳳嬌 美編/石玉
精彩觀點集結
文化要走三步路:傳承、整合、創新
十八大代表、著名文化學者於丹:在大會堂裡,我覺得十八大報告給了我很多震撼,但我出來以后,感覺更震撼的是有這麼多外國媒體代表他們的政府在關注著中國,第一時間守在人民大會堂門口。不管國際上對中國有怎樣的評價,戴什麼樣的有色眼鏡,它已經無法小覷中國的力量,它更需要了解中國當今的戰略發展格局,因為中國正在影響著世界。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的傳統文化怎樣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緊密地順接在一起。這一次我們聽到十八大報告文化部分,其中提出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全面培育問題,還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怎樣凝聚人心,並提出了三個倡導,這三個倡導涉及當代的國際價值,也涉及到傳統的民族價值。
我們的文化其實要走三步路,第一是傳承,第二是整合,第三是創新,讓所有百姓能夠從自己的傳統文化裡得到一種力量,找到自己的根系,找到自己倫理中的信仰,找到我們傳承的核心價值。這一切在當下凝聚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我想才是真正與民生相關的。
提升中國文化消費水平任重道遠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長劉玉珠:盡管這十幾年來,國家文化產業縱向比發展很快,基本上能夠適應人民群眾多元化的文化消費需求,但是橫向比,我們同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還是有很大差距。在發展文化產業上,發達國家是我們的老師,他們的認識和措施、成效都走在我們的前面,因此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經驗是我們經常要做的事情。但是,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還必須根據我們國家的實際,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增強自身的創造創新活力,使文化產業有中國自己的文化特色,以滿足國人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
政府高度關注文化消費問題,正在千方百計為社會提供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文化產品服務和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這個問題的解決,對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高國民素質,建成小康社會都是有重要意義的。
文化走出去需創新 不能當啃老族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郭建寧: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國,需要讓文化走出去。目前中國文化走出去還處於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們現在的文化走出去,還僅僅是停留在送出去的水平,就是政府行為、政府買單,然后組織了一批留學生和華人來觀看。這樣對西方的主流媒體、主流社會、主流文化產生的影響不夠大,所以要從送出去到走出去。走出去就是和西方文化正面地交流、對話、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
這需要在兩方面創新,第一個是表現形式,要努力爭取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表現方式,這樣他就能夠聽你講中國故事、中國奇跡、中國模式,感受到中國的自覺和自信。我們現在還需要培養一些既了解中國,也了解世界,既能用漢語,也能用英語或者其他的語言來比較流暢地表達的這樣一些尖端的人才。
第二個是表現內容,要實現三個轉換。一是從語言到文化的轉換。中國文化年、孔子學院,主要還是講漢語,我們要從語言到文化,要講中國文化。二是從傳統文化到現代文化的轉換。我們現在的孔子學院、中國文化走出去,主要講的還是傳統文化。我們不能當文化的啃老族,還要講今天新的創造、新的輝煌,既要講我們的傳統文化,還要講我們的現代文化。三是從文化到思想的轉換。三個轉換就是打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體系,這樣轉換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一定會有很大的加強,而且會在全世界有更大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