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俞可平:隻有通過政改 才能有效遏制腐敗特權

2012年11月22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俞可平 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曾以《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書而受到關注。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提出中國改革到了“突破”關口。今年初推出《敬畏民意》一書,就如何創建和諧社會提出“善治”概念

 

□ 應更加重視社會公平正義,更加重視民主法治建設

□ 強調中國特色或中國模式,並不是忽視人類文明的共性

□ 必須改革傳統的維穩模式,從以堵為主的靜態穩定,轉為以疏為主的動態穩定

□ 隻有在不同聲音交鋒中才能逐漸形成共識

□ 要健全利益協調機制,合理分配社會財富,使社會共識最大化

□ 極端情緒是社會共識的天敵,在社會轉型時期尤其容易產生和發展

原題:有社會團結,才有改革動力(人民觀點·特別策劃·凝聚共識大家談②)——對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

改革、發展、穩定,新的時期需要新的共識

本報評論部:我們時代最需要凝聚什麼樣的共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自己的優先排列順序。作為密切關注當代中國治理的政治學者,您會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俞可平:我們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共識,這個問題非常好,很重要,值得大家思考、交流。

我認為,首先是改革共識。當前中國的發展面臨新的嚴峻挑戰,隻有深化改革才能克服這些挑戰,任何否定改革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錯誤的。但還需認識到,改革需要向縱深推進,更加重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更加重視加強民主法治建設。

本報評論部:剛剛結束的十八大,把公平公正和民主法治建設作為今后五年的一個重點。

俞可平:我對此也很高興。隻有通過政治體制改革,才能有效遏制腐敗特權,更好實現公平正義,使全體國民共享經濟增長的果實,從而使中國走上一條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之路。

第二個共識,是關於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中國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走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我們稱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既不同於改革開放前的傳統蘇式社會主義,也不同於西式資本主義。中國不應該也不可能去照抄照搬國外的發展模式。當然,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並未定型,還有許多挑戰,強調中國特色或中國模式,並不是忽視人類文明的共性。必須將中華文明與人類的普遍價值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中華文明進入人類文明的主流。

第三個共識,關於社會穩定。對處於社會巨大轉型時期的中國而言,穩定尤為重要。但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穩定觀,改革傳統的維穩模式,努力從以堵為主的靜態穩定,轉為以疏為主的動態穩定。從長遠的根本利益來看,推進民主法治,擴大參與權利,既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也是為了社會的長治久安。

增進共識,從善於傾聽不同聲音、協調各方利益開始

專家解讀十八大報告——總體概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
社會建設:
文化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建設:

 

下一頁
(責編:萬鵬、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