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10:45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民生連著內需、連著發展、連著公平,既是社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動消費又增加投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為我們加強社會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5000多美元,人民群眾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求日益增長,民生領域巨大的內需潛力會持續加快釋放。加大民生投入,本身就是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應有之義。因此,要適應群眾的新期盼和形勢的新要求,把民生工作放到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把重大民生工程擺在發展工程的優先序列,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隻有就業規模擴大了,勞動者的收入增加了,擴大消費才有條件。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社會保障是一張“安全網”,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証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可以解除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增強消費意願。
實施好重大民生工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既關系民生也關系發展。加快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是中央的重大決策,具有惠民生、穩房價、擴內需、促發展的多重作用。我們要加大這方面投入,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
(作者系中央黨校科研部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