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10:20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
——摘自十八大報告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驅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隻有通過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由大到強。
世界經濟史証明,世界經濟的發展就是靠創新引領的發展,是創新促使經濟發展,不斷從已有的層次上升到更高的層次。眾多的經濟學家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考察了創新,認為經濟發展並非是已有產業的單純數量增加,而是質的飛躍,是產業突變基礎上的經濟增長,創新“驅動”著經濟發展。
人類經濟發展呈現周期性。經濟學家熊彼特考察了經濟發展中的周期,認為重大創新引領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長周期。例如,大約從1783年到1844年是所謂的產業革命時期,而且專指第一次產業革命﹔第二次長波是從1842年到1899年,是所謂的“蒸汽機和鋼鐵時代”﹔到20世紀的20年代末,是電器、化學和汽車對於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的時代。
近期的情況也是如此。20世紀90年代末以及21世紀初的世界性的經濟發展,主要是IT產業和網絡技術引領的結果。用新的所謂知識經濟的成果去改造傳統產業是這一時期技術創新的顯著特征。2008年開始的、由美國次貸問題引發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之所以遲遲難以走出低谷,盡管原因很多,但沒有產生新的產業興奮點無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在於創新的非均衡出現。馬克思的超額剩余價值理論告訴我們,哪個資本家率先採用了先進的技術,哪個資本家就可以獲得超額的社會回報。同理,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中,哪個國家率先實現了創新,哪個國家便可以率先發展,並且具有正的馬太效應。
市場經濟是創新的機器
歷史証明,雖然在其他社會形態下也有創新,但批量的、使創新成為常規的隻能是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之所以能夠推動創新,首先在於激烈的競爭和短暫的超額利潤的壓力使得企業不得不創新,不創新就難以生存。在市場經濟下,充分的競爭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使得利潤被迅速地平均化,而市場的壓力又使得企業不能不把創新作為生存的常態舉措。市場對創新者的獎勵是超額利潤和持續發展,對在創新方面落后的企業的懲罰是淘汰出局。實際上,即使在創新方面走在前沿的企業,也隻能獲得短暫的超額利潤。
其次,經濟周期、特別是下行期的壓力是激勵創新的杠杆。在經濟發展的高潮時期,人們對未來投資作樂觀預期,投資增多,產能增大。然而隨著產能的增加,市場隨之變得飽和直至蕭條,進入經濟周期的下行期,即危機階段。危機階段具有擠出泡沫,淘汰落后,兼並重組,按照效率最大化原則重新配置資源的功能,結構調整和創新更多發生在這個階段。對於這種現象,馬克思曾經總結性地指出,固定資本的更新是資本主義走出危機的契機。這裡的固定資本更新,講的正是創新,是新產業、新產品的出現。因此,雖然市場經濟國家從來都沒有消除過經濟周期中的下行階段,即危機階段,但他們的創新和經濟發展卻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蓬勃發展。
更多的創新之所以發生在經濟下行階段,原因在於危機以及價值規律作用的強制性。馬克思曾經形象地指出,這種強制性作用“就像房屋倒在人的頭上,重力定律強制地為自己開辟道路一樣。”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市場經濟下的創新之源。
最后,市場經濟的文化是有利於創新的文化。作為一種體制,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文化。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文化有很多要點,例如正確地對待財富、講誠信等等,尤其是其特有的冒險精神及容忍不同於傳統思維的氛圍,是有利於激發創新的。
人們會習慣性地認為,在創新中人才很重要,實際上制度比人才更重要。正是因為市場經濟下一系列有利於創新的制度安排,才使得創新成為市場經濟的常態。比如,市場經濟促進了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又反過來支持了教育,刺激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資本投資,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制度安排。再比如,企業的自由進出,獨立的基礎科學研究,知識產權的保護,基於投入與收益的比較的創新,避免了在創新問題上的弄虛作假等,都是市場經濟中有利於創新的制度安排。
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
人類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消費性需求,社會的消費性需求拉動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和企業家的職能就在於把人們潛在的需求變成現實的需求,把抽象的需求變成形象的、可以操作的需求,甚至可以理解為在新的層面上創造一種新的需求,由此而使本企業盈利並長久生存,使社會經濟充滿活力,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創新是企業家的天職,一個企業家一旦不創新了,他就不是企業家了。
企業家的創新不同於工程技術人員的創新,是瞄准市場需求,遵守投入和產出規律的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家更像商人,把握著創新的市場走向。市場經濟下企業家的創新是永遠沒有止境的。經濟學家熊彼特曾經比喻企業家的競爭和體育運動很相似,像拳擊比賽一樣,“存在著創造的歡樂,把事情辦成功的歡樂。”馬克斯·韋伯則說:“這種需要人們不停地工作的事業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了。”
在市場經濟下,企業、企業家是創新的主體,政府需要做的是創造能使企業平等競爭的環境,創造能有利於千千萬萬企業家脫穎而出的環境。在當今世界,哪個國家、哪個地區能夠造就千千萬萬的企業家,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就充滿生機,經濟就蓬勃發展。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尊重市場規律,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尊重市場規律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需要正確地界定政府發揮作用的邊界,這對創新驅動十分重要。創新驅動是讓企業家在廣闊的市場中去探索、去試驗。政府退出市場,回歸到能夠發揮自己比較優勢的領域,是創造良好競爭環境的關鍵所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政府必須是有限的政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