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牧坤:京劇的明天會更美好--理論--人民網
人民網

高牧坤:京劇的明天會更美好

國家一級演員、導演、國家京劇院藝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2012年11月15日10:22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本版素描:郭紅鬆

我與京劇相交六十年,過去的十年,我的京劇之路踏實而堅定,辛勞卻義無反顧。

我從導演《瀘水彝山》、《文成公主》、《韓玉娘》,到編劇並導演《大漠蘇武》,指導《大破銅網陣》等,劇目一個接著一個。在中宣部、文化部舉辦的重大賽事與文化活動中,我們的劇目《瀘水彝山》、《文成公主》、《大漠蘇武》先后獲得“中國京劇藝術節導演金獎”榜首、“文華導演獎”、“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導演獎”、“五個一工程獎”,並進入“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

這些成就,都是在京劇藝術繁榮發展的大環境下取得的,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京劇領域的體現。

回首十年,我曾有幸導演數屆新年京劇晚會。新年之際,黨和國家領導人悉數出席觀看晚會演出,這是對民族文化事業、對戲曲,尤其是對京劇事業最有力的支持和肯定,也深深激勵著我。

2007年,歷時21年的京劇音配像工程終於竣工了。音配像工程是國家為了搶救、傳留和振興京劇藝術,組織有關部門通過音配像技術手段,復原、重現前輩京劇名家的舞台形象,搶救瀕臨失傳的優秀劇目而進行的文化傳承工程。該工程的組織者在繼承的基礎上以開放的態度緊跟時代審美,依據《生死恨》重新創作了《韓玉娘》。作為該劇的導演,我力求在京劇本體更高層次上回歸,得到了從上到下的一致贊成與肯定,也引發了我自己對於京劇藝術如何繼承和創新的進一步思考。

近年來,國家京劇院每年都有一兩部新創劇目,四五部重點復排劇目,數十部折子戲亮相舞台。眼見得劇目日漸豐富,藝術長廊日趨豐滿,我希望青年同行們,能夠和我們“老人”那顆跳動的青春之心相伴,攜手讓祖國的京劇藝術不斷發揚光大。

我羨慕我的青年同行們,他們的成長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對他們的培養甚至擺在了國家文化戰略發展的角度來考慮,“中國京劇優秀青年研究生班”就是為他們提供的一個快速全面提高的平台,“中國京劇流派班”為他們“量體裁衣”,央視戲曲頻道讓他們頻頻“亮相”,“梅花獎”、“文華獎”因他們爭相綻放……我也曾多次導演“青研班”、“流派班”的匯報演出,目睹青年人才的成長與飛躍,切身感受黨和國家對京劇人才梯隊建設的扎實舉措。當我欣喜地看到青年演員的嶄露頭角與中年演員的日漸成熟,也就看到了20年乃至30年后京劇藝術的繼承與發展。2012年4月,“中國京劇流派班”學員畢業匯報演出,來自全國各地的66名學員個個血氣方剛、身懷本領、爭相競妍,透過他們,舊日的盛況一一浮現,而今日的精彩也仍在繼續。

我這些年一直在“圈裡”忙,忙排戲,忙教戲,忙寫戲,忙忙碌碌中排了不少新戲,教了若干學生,當了數回評委。然而,作為一個與京劇相伴相守了幾十年的京劇人,我更要向前看。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相信,京劇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本報記者 方莉整理)

分享到:
(責任編輯:萬鵬、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