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際剛:創新驅動發展 決定產業未來的戰略選擇--理論--人民網
人民網

魏際剛:創新驅動發展 決定產業未來的戰略選擇

2012年11月13日14:37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魏際剛

從世界范圍看,創新驅動發展既是各國保持經濟持續增長、不斷提升國家競爭力、適應經濟社會需求深刻變化的關鍵戰略,也是各國把握新科技革命、應對全球性挑戰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核心舉措。美歐等主要發達國家,已經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實力、比較完備的科研創新制度、眾多創新活躍的企業,其經濟的創造力遠勝於新興大國和發展中國家,但仍將創新作為發展的核心動力,將創新發展作為基本國策。《美國創新戰略》明確提出,“為了贏得未來,美國必須在創新、教育和建設上超越世界其他國家”。《歐洲2020戰略》要求,歐盟研發(R&D)投入佔GDP的比例應該提高到3%。OECD國家的一些企業,投資於研發、軟件、數據庫和技能等無形資產的比重,已經接近或超過於實體資產的投資。

過去的三十多年,中國的發展主要通過“高投入、高出口、高消耗”促進數量和規模擴張的高增長。對當前和未來的中國而言,以投資和貿易驅動的發展方式已經越來越顯其弊端。在勞動力、土地、能源資源等傳統增長要素變得稀缺、價格日益上漲,投資實物資本回報率下降,環境約束日益加強,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國際競爭形式多樣以及科技面臨新突破的形勢下,中國的發展必須更加注重投入產出效益、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更加注重國際國內的平衡,更多依賴基於知識、技術和管理的創新驅動,以此消除長期發展瓶頸、避免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提高經濟可持續能力、推動產業由大變強,實現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的根本性轉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是建設一個現代、繁榮、富強、美麗中國的一次重大歷史性抉擇。

創新驅動發展涉及經濟社會各方面,涉及政治、文化、外交和軍事等諸領域,需要“天、地、人”、“政、經、法”、“文、史、哲”的多維度視角。就經濟領域創新驅動而言,既要實施於制造業,也要實施於服務業和農業﹔既要實施於高技術產業,也要實施中低技術產業﹔既要推動大中型企業創新,也要激發小微企業創新﹔既要激勵國有企業創新,也要激勵民營和外資企業創新﹔既涉及企業的積極參與,也涉及政府、科研院所、中介組織、金融機構和個人的廣泛參與。創新驅動發展的空間范圍既在國家層面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也要在區域層面建設區域創新體系﹔既發生在高技術密集區,也發生在傳統產業聚集區。

中國產業未來發展需要加快傳統產業升級,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服務業發展,夯實農業、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這些戰略性任務的實現,無不深植於各產業自身的產品創新、流程創新、營銷創新和組織創新,深植於各產業自身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協同創新。由於中國各類產業在發展階段和創新基礎方面存在差異,在具體的創新類型、創新方式、創新層次、創新路徑等方面會存在差異。

戰略既成,重在落實﹔目標已定,貴在邁進。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絕非易事。目前,中國各類產業的研發強度遠低於主要發達國家,創新水平和層次較低,創新優勢企業缺乏。各類市場主體在創新發展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國有企業有創新能力但缺創新動力,民營企業有創新動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發與市場需求脫節、成果產業轉化率低,政府創新支持效果不理想,大中小協同創新程度低。中國目前存在一系列阻礙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的體制機制障礙,如知識產權制度、國企考核制度、科技資源分配和科技成果評價制度、人才激勵制度、教育和培訓制度、政府採購制度、產業政策導向、投資政策、金融與創新聯動、公平競爭市場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還不夠完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環境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中國政府必須從戰略高度加快推進有利於創新驅動發展的改革,以最大的決心和勇氣,增強創新動力,提高創新能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消除創新障礙,使創新真正成為市場主體的自覺行動。展望未來,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中國不但是世界制造和貿易的中心,還將成為世界的創新中心、設計中心和科技中心,並終將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

分享到:
(責任編輯:萬鵬、趙晶)